首页>
根据【关键词:历史的文本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太阳照常升起》
-
作者:
张华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
新历史主义
抑制
-
描述: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所写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女性形象、荒诞意识等等。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寥寥可数。本文将《太阳照常升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历史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即“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来分析这部小说,了解作家、作品与历史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课题的整体介绍,简要介绍《太阳照常升起》、新历史主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太阳照常升起》的历史性。前两节介绍美国一战后的
-
重塑女性历史: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奥兰多:一部传记》
-
作者:
雷筱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重塑
新历史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的小说《奥兰多:一部传记》因其双性同体的人物设置和主人公跨越四百余年的生命历程,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其主导范围主要是女性主义研究。《奥兰多》中历史的重现与虚构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的关照,以新历史主义对其进行审视,伍尔夫重塑历史,重新书写女性在文学史和社会史中的贡献。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从文本的历史性角度,分析了伍尔夫与同性爱人维塔·萨克威尔的关系以及维塔贵族家庭的历史传承对主人公奥兰多经历的影响,并且论述了奥兰多在此种影响下于改变性别不同时期的表
-
胡塞尼小说中苦难阿富汗的再现: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
-
作者:
迟立权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卡勒德·胡塞尼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新历史主义
《追风筝的人》
《灿烂千阳》
-
描述: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两部小说《追风筝的人》(2003)和《灿烂千阳》(2007)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也使他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作家。在过去的十年里,《追风筝的人》被翻译成48种文字,销售量超过一千万本。这两部小说均长期高居畅销书榜行列。胡塞尼的小说为读者展现了父权制社会中妇女和儿童的苦难生活。同时,胡塞尼用他的两部作品向世人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阿富汗的“文学之窗”。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方法,表达了对历史的特别理解。新历史主义批评致力于研究文学文本产生的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