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周恩来邓颖超共用骨灰盒的启示
作者: 徐忠   来源: 中华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殡葬改革   高振   思想改造   自我净化   学生时代   土里   党员干部   革命文物   不好看  
描述: 在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瞻仰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当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介绍周恩来与邓颖超共用的空骨灰盒时,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联系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感到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骨灰盒是周恩来的宝贵遗物这只普通的木质骨灰盒,是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保存并公开展出的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当天,邓颖
任访秋先生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贡献:兼谈刘增杰和河大文学院学术团队与传统
作者: 钱理群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新文学史   学术传统   八十年代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院   学术团队   现代文学研究   河南大学  
描述: 当志熙在电话里告诉我,河南大学文学院近现当代同人发起,要召开任访秋先生的学术思想研讨会,并讨论"刘增杰、刘思谦先生与河南大学学术传统"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即使不能与会,也要作一个书面发言。因为我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和河南近现当代学术界之间,有一种"缘分",不仅因为任访秋先生是和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同代的我一直心仪的前辈,刘增杰先生更是我心目中的我们学科的第二代学人的重要代表,和刘思谦先生虽然仅有一面之缘,但她的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也是我所关注的,二刘之后的关爱和、解志熙、沈卫威等中年学友,以及更年轻的朋友,
惊险与惊艳的辩证法:从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说起
作者: 余夏云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俗传统   《灰色上海》   性别话语  
描述: 傅葆石的著作《灰色上海》以"隐、忠、降"的三分模式探讨了沦陷时期上海文人的不同反应,揭示了过去"非黑即白"思路下种种视而不见的幽微面目。全书立足于跨学科的立场,尝试将文人的种种抉择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而非一系列静止的结果。当然,这种三分模式的问题在于它仍然立定男性精英的话语立场,每每对女性及其可能性置若罔闻,同时对大众的战时反应也有所轻忽。尽管傅葆石一再提醒沦陷区作为军事侵占的后果,其不可避免地在地理上成为一个孤立的存在,但就文化和社会关系而言,其仍然是"自由"中国的一部分。不过,在此连续的传统和周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决策特征与决策状态的关系调查
作者: 刘雁伶   黄漫远   赵军   来源: 职教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决策特征   职业决策状态   关系调查   建议   高职学生  
描述: 文章使用职业决策剖面量表和职业决策状态问卷,调查了高职院校毕业前夕学生职业决策剖面特征与决策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毕业前夕学生意识到职业决策的紧迫性,敢于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未形成最后的决策,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形成初步的职业方向;职业决策状态不同地被试在信息收集、控制点、努力投入、做最后决定的速度、拖延决定、依赖他人、妥协意愿等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在依赖他人、取悦他人和渴望理想职业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学生在依赖他人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学生,在渴望理想职业维度
马莉
作者: 暂无 来源: 鸭绿江(上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马莉,当代诗人、散文家、《南方周末》主任编辑。1959年生于广东省湛江,1978年春季考上中山大学中文系。1978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诗集:《金色十四行》《白手帕》等;著有散文集《词语的个人历史》《夜间的事物》等,被誉为"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1992年在广州艺术家画廊举办"诗人马莉黑白画展"。2003年荣获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7年荣获首届中国新经典诗歌奖。
解读伍尔芙小说《海浪》的音乐之声
作者: 史小曼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文学   相结合   意识流小说   象征主义诗歌   伍尔芙   世界文学   作品   女性文学   海浪   代表作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性文学家,也是英国现代作家的代表,她一生著作颇多,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社会的发展。意识流小说是伍尔芙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伍尔芙是一名意识流文学家,但是她对欧洲甚至是世界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如《到灯塔去》《海浪》《幕间》等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自伍尔芙以后,一代又一代新兴作家受到伍尔芙创作主张的影响,得以成就了无数举世瞩目的作品。伍尔芙的代表作《海浪》是一部有着深刻价值观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的作品,它是作家独特文学艺术和象征主义诗歌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
王小慧:宁愿做一个失败的探索者
作者: 海菲   王小慧   来源: 中国青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信自己   跑来跑去   形式转化   德国人   上海同济大学   强势文化   艺术形式   摄影集   建筑学硕士   东方艺术  
描述: 在当今西方中心的强势文化中,一个东方艺术家要获得认同,首先靠的是独特的自我身份,否则会被淹没在成千上万艺术家的无情大海里。在摄影界里,王小慧的名字世人皆知。她1957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后赴德国留学,现生活在慕尼黑和上海。她在世界许多美术馆等机构举办过大量艺术展,出版过约四十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先后获"冰心奖"和"全国女性文学奖",因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成为青年励志的范本。
忧伤却不绝望的写作:读迟子建的《雪山的长夜》
作者: 孙巧莲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   茅盾文学奖   力量感   文学大奖   冬夜   鲁迅文学奖   河右   迟子建   秋夜   寒风刺骨  
描述: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相较于一般女性文学的作家,迟子建的文章有些特别的力量感与厚重感,这一方面大概与她自己所生长的环境有关:她出生在中国的最北方——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另一方面与她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在而立之年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而在刚尝到爱情带来的
20世纪文化背景下日本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欣赏
作者: 赵丽丽   陈春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20世纪   创作特征   日本文学   文化背景  
描述: 20世纪日本文学主要是在初步完成明治维新后进行的近代转型,呈现出日本政治文化的双重性格,既保留了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上浓厚的封建性,同时又具有某些政治改革的先进方面,为新旧价值观、观念冲突及矛盾的产物。在整个政治、科技、经济、文化背景下,日本学者思想出现较大转变,并在作品中有所体现,他们的创作主题、主张、写作形式等均表现出新的形式,此时日本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流派,同时出现众多作品,如女性文学作品《十三夜》、川端康成《雪国》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反应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
浅议叠字的修饰效果
作者: 罗天霞   来源: 延边党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儿童用语   文学作品   效果   叠字   日常生活  
描述: 叠字是中国汉字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广为流传。叠字的使用频率之高、运用范围之广,既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从古至今,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对叠字的精妙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叠字的运用则更为广泛。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浅析叠字的修辞效果,从而使读者进一步深化对女性文学作品的理解。对儿童文学作品中和儿童日常叠字用语的理解、以及对当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叠字的理解。
< 1 2 3 ... 236 237 238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