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与不同时代的文人心态
-
作者:
王菊艳
龚莉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事演变
文人心态
秋胡戏妻
-
描述:
"秋胡戏妻"故事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反映了文人的不同心态.在汉代是以倡导孝义的谏书存在;魏晋时期是文人矛盾心态的产物;唐宋时期,既是规范妇德的教本,也体现了闺怨的思想;元杂剧创造了富于个性的女性形象罗梅英:个性泼辣,语言锋利而幽默,影响较大,反映了文人的进步心态;明代则体现了传统妇德的再次回归.
-
重读萧红
-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矛盾
《手》
民族矛盾
女性形象
-
描述:
萧红,一位秉承了鲁迅“画出国人的魂灵”的现实主义精髓的具有极强女性意识的作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在其短暂的一生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笔耕,为中外文坛留下了上百万字的各体创作。短篇小说《手》就是其刻画国人灵魂,反映如火如茶抗战主题的代表作。
-
从课文人物看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性别教育
-
作者:
于娟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分析
女性形象
中职语文教材
-
描述:
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我、提高自我的手段,对学生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存在着单性别中心倾向、性别特征刻板等问题,因此只有纠正教材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才能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目标。
-
重读萧红:萧红小说《手》的艺术魅力
-
作者:
于潇
来源:
金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矛盾
《手》
民族矛盾
女性形象
-
描述:
萧红,一位秉承了鲁迅"画出国人的魂灵"的现实主义精髓的具有极强女性意识的作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在其短暂的一生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笔耕,为中外文坛留下了上百万字的各体创作.短篇小说<手>就是其刻画国人灵魂,反映如火如茶抗战主题的代表作.
-
痴情与悲情
-
作者:
潘国红
来源:
南腔北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红》
女性形象
评析
-
描述:
小说《元红》中的男主人公丁存扣是个校园偶像式的人物,所以水乡女子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她们都如痴如醉地爱着男主人公存扣,于是就有了一幕幕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也展示了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个性风采。
-
郝思嘉与王熙凤对比解读
-
作者:
钟素云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对比解读
王熙凤
-
描述:
郝思嘉与王熙凤分别是《飘》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形象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她们的家庭出身相同,性格基本相似,命运却不相同。读者对她们的评价也相差甚大。本文试图分析其内在原由,并揭示其文化与美学内涵。
-
田小娥,白鹿原上悲壮的先行者
-
作者:
童媛华
来源: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壮的先行者
田小娥
传统文化
-
描述:
以性为枪,像飞蛾投火,只身扑向狰狞的封建家族专制文化堡垒,死不屈服,这就是田小娥留给我们的悲壮的先行者形象。田小娥是《白鹿原》中最具悲剧价值和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她的不屈精神启迪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她是儒家文化衰亡过程中的一道闪电,虽然转瞬即逝,但意义却非常久远。
-
娶得是福
-
作者:
婉韵
来源:
21世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中国文化
工作者
意大利
涉外婚姻
澳大利亚
外国人
女性形象
个人发展
加拿大人
-
描述:
中国经济的发展犹如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种肤色的"洋人"。不仅来华工作者逐年增加,而且涉外婚姻也一年一年剧增。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外国友人道出了他来中国的目的,一是来看看中国的发展,二是来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第三就是想找一个中国女人做老婆。
-
李贺艳体诗风在晚唐的影响
-
作者:
刘艳萍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艳体
李贺
影响
晚唐
-
描述:
李贺的大量艳诗多以乐府体的形式,构造出一个似真似幻、亦实亦虚的世界,想象出神态多姿的女性形象,或者将神与人相糅合,来寄托自己的艳情想象和作为对人生失意的补偿。这种艳体诗风对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艳体诗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
试论《京华烟云》中曾家三媳妇形象
-
作者:
章惠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礼教
《京华烟云》
媳妇形象
中西合璧
-
描述:
《京华烟云》真实、深刻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变更、交替时期一群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以曼娘、木兰为代表的或传统或中西统一的美好儿媳,以及有悖于道德规范的儿媳素云,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