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繁漪与安娜的民族文化性
作者: 李莉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性   自由   个性解放  
描述: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戴着镣铐跳舞
作者: 成良臣   成立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局限性   新女性   鲍西娅  
描述: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女性形象的代表者,历代学者对其充分肯定,赞美有加。但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其形象却有很多局限性。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她只是作者理想中的鲍西娅,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鲍西娅,之所以如此,则与作者的创作时代和创作态度密不可分。
论郁达夫的孤独童年与文学创作
作者: 张晓霞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童年经验   文学创作   郁达夫  
描述: 童年经验往往给作家一生的创作涂上了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作家对作品情绪基调的确定和创作题材的选择。郁达夫也不例外,他作品中感伤的笔调、“零余者”与底层女性形象、抚慰心灵的大自然,追根溯源,都可以从他的童年体验中找到原型。童年是其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之一。
《小豆棚》对《聊斋志异》题材的传承与突破
作者: 朱秀敏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传承   题材内容   小豆棚   突破  
描述: 曾衍东的《小豆棚》是"仿聊斋"作品中的一部,在题材上既有对《聊斋志异》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揭露和讽刺社会黑暗与罪恶、抨击科举制度、表现爱情婚姻生活与塑造女性形象等的题材中,也有对《聊斋志异》的突破与超越,在上述题材中,曾衍东相比蒲松龄思想认识更超前,情感取向更明确,此外,《小豆棚》中有些题材内容是《聊斋志异》没有的。
任何谣言、挫折与诱惑都止于真爱
作者: 鹿晨杰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英国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因其天才的创作在英国戏剧史上声名显赫。历来很多批评家都被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妙语警句所吸引。他的著名戏剧《理想丈夫》反映了一种爱的纯真以及在尔虞我诈的英国政坛的压迫下爱的美丽绽放。这里的爱不只是爱情,还有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爱。
社会支持系统的匮乏导致的悲剧
作者: 余皓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系统   皮格特·坦纳瑞  
描述: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刻画了在主流文化边缘挣扎的一位印第安土著女性形象,主人公皮格特·坦纳瑞在寻求加拿大主流文化认可中痛苦地挣扎,经历迷茫、寻觅、幻灭,并草草结束自己和孩子的性命。本文拟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来解析主人公皮格特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由于她社会支持系统的匮乏导致她最后绝望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展   唯美   收藏   艺术家   大理石   西蒙   作品   雕塑   古典   基金会  
描述: 《纯真》布面油画100.3cm×52.7cm 1893年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1905)布格罗是忠实于19世纪学院派艺术典范与传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对古希腊罗马和基督教古典主题的现代诠释,其中尤其强调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布格罗技法高超,品质惊人,对所有的细节刻画得无微不至,人物很有表现
乱世烽火里,那株温柔摇摆的鸢尾花:献给电影《乱世佳人》的梅兰妮
作者: 李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兰妮   乱世佳人   人格魅力   价值观  
描述: 《乱世佳人》里的女性形象都可圈可点,其中的一个普通小人物——梅兰妮却格外让人注目,她看似毫不起眼,却在整部电影里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芒,她对友情的执著,对爱情的坚贞,对道德的尊崇,对美好事物不懈的追求都让人心生敬意,让所有目睹过她人性光辉的人都永远难以忘怀。
心灵的旅程:再读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作者: 翟淑英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是非分明   《简爱》   想当年   夏洛蒂·勃朗特   活着   里德   不如意   天会   吉凶未卜  
描述: 十年后重新拿起《简·爱》,感觉仍然是震憾,它像一个伟大灵魂的自白,带给人的是心灵的甘泉。夏洛蒂·勃朗特的语言超强表现力和思想的深刻洞察力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为人格为爱情而放弃所有的伟大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平凡心灵的
金钱与自由,命运与抗争:解析亨利·詹姆斯笔下的“有闲阶级”贵妇
作者: 魏新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闲阶级   命运与抗争   金钱与自由   贵妇形象  
描述: 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共同经历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这段历史时期,詹姆斯对上流社会女性人物的心理刻画和形象塑造与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不谋而合。詹姆斯笔下"有闲阶级"贵妇的品质和特征恰好印证了凡勃伦的有闲阶级学说。
< 1 2 3 ... 231 232 233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