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性别研究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第四届“性别哲学的对话”研讨会综述
作者: 王晶   胡晓红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华南师范大学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   女性学   性别视角   价值观念   性别研究   思维模式  
描述: 2010年9月17-18日,由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关于性别研究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
社会性别视野中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以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为案例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讨论   社会性别   publicdebale   舆论   “家庭暴力”议题   publicopinion   批判性   女性声音   对话  
描述: 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促进妇女解放有着积极意义,舆论则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舆论,除了从“竞争性”角度理解,还需要从“公共讨论”角度把握。本文以“舆论作为公共讨论”角度,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未婚研究生的婚恋观分析及教育引导策略
作者: 房耀华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婚研究生   教育引导策略   婚恋观  
描述: 未婚研究生的婚恋观念表现为年龄较大,追求婚恋的自信心缺乏的婚恋观;男性女性研究生不同的婚恋心理以及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婚恋观。而这些婚恋观念容易使他们产生明显的情感困惑问题,以致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这就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网络等方面提出解决研究生婚恋问题的教育引导策略。
部分大学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策略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学   策略   部分大学生   原因分析  
描述: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为了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笔者从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生中选取了947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尝试对五年制师范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的厌学原因做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因被试所学习的专业为学前教育,而此专业的学生均为女生,因此,本研究的被试性别均为女性,研究所得数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论我国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苏多杰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性别意识  
描述: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了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公共政策,早于发达国家20多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独具特色的妇女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对推动妇女运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在社会性别意识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因此,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公平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蔡畅:革命途中的烽火玫瑰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步思想   先驱   蔡畅   周南   新中国   妇女运动   性格   革命斗争   金牛座   缠足  
描述: 1900.5.14-1990.9.11金牛座蔡畅是中外闻名的妇女运动先驱,新中国第一任妇联主席。蔡畅从小就性格刚毅、胆识过人。她儿时拒绝缠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走遍天下;她13岁到省城求学,较早地接受了革命的进步思想;15岁那年,当父亲以500块银元要把蔡畅卖给地主作小媳妇时,她毅然逃至长沙,考入了周南女校。
“五好”妇代会考评机制效果好
作者: 宋正萍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   妇代会   考评机制   创建活动   经济建设   屯垦戍边   妇女组织   工作能力   实施方案   考评办法  
描述: 今年,农二师三十团妇联制定了"五好"妇代会的考评机制,在各单位妇联中广泛开展了"五好"妇代会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妇女组织在带领广大妇女参加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该团把创建活动纳入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整体方案之中,结合团妇联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五好"妇代会创建内容主要是:一是好班子,有一名工作能力强、职工
从个人哀痛走向公共伤怀:论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在艺术上的拓展
作者: 李红春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  
描述: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具有双重突围的效果。在文本之内,主人公突破了私人庭院的限制,在旅途之中将丧夫之痛融入到矿区小镇这一开阔空间中的公共伤痛之中,增强了情感的批判力量;在文本之外,迟子建突破了近些年来女性文学的私人化、身体化写作倾向,为女性写作注入了更具活力的公共性内涵。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使得这两种突围具有了一种相互阐释、彼此促生的关系。但这双重突围还不彻底,作品在艺术上的许多断裂之处与此相关。
道家母性崇拜与中国当代文学
作者: 彭继媛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母性崇拜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延续着道家文化的母性崇拜意识,当代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在展现道家母性崇拜意识时显示出不同的话语姿态和不同的文化思考。女性作家对道家母性意识的多维思考使得道家母性崇拜获得了现代意义和潜在的生命力。道家母性崇拜意识的回归使当代文学获得了文学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的独特性。
中国当代职场小说的文化价值
作者: 闫寒英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场小说   中国当代   文化价值   文化意蕴  
描述: 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种描写职场生活的小说类型——职场小说,将中国当代职场小说纳入文化视野来观照,可以发掘出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及价值:从文化根源来看,职场小说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催生的都市白领消费文化的产物;从女性学的文化意蕴来看,职场小说凸显了中国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理性觉醒与现实对策;从文化价值来看,职场小说既具有正面的工具理性的价值,又消解着传统文学特有的提升心灵的人文精神。
< 1 2 3 ... 220 221 222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