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舍域外小说创作研究
作者: 窦雅珺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幽默风格   文化主题   域外小说   老舍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20年代,老舍在英国正式踏上他的创作道路,至40年代美国访学时期小说创作已趋成熟。西方近代思潮与中国传统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老舍英美两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另外英美两国的文化视野也为其提供了不同的创作背景与参照系。对老舍域外时期小说创作的文化主题、女性形象和幽默风格三个方面的探索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老舍及其作品的内涵。老舍是一位文化型作家,他开拓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观;老舍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巨匠,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老舍是享誉文坛的幽默大师,他锤炼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所派生
论严歌苓小说人性主题的开掘
作者: 姜甜甜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人性主题   女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意象  
描述: 严歌苓是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她总是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她笔下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灵动而鲜活、充满执念。他们是活在严歌苓面前的主角,同时他们也是活在读者心中的主角。然而,我们不难看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背后,暗藏的是严歌苓对人性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有对历史现实的敏感体察。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人性主题”为重心,分别从人性化主题蕴含、女性形象塑造、男性形象塑造、意象的营造等层次展开论述,努力系统、全面地研究严歌苓小说的深刻主题和艺术特色。论文共分五
从夏目漱石代表作品分析其两性观念
作者: 王佳雯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夏目漱石   两性理想   突破  
描述: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大多以“两性关系”为基础构建故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前后三部曲(《三四郎》《从此以后》《门》《春分之后》《行人》《心》)以及晚期作品《道草》和《明暗》。这些作品刻画了一系列带有时代印记、个性鲜明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塑造了几段苦涩悲凉的情感故事,展现了男女两性在爱情或婚姻关系中呈现出的不同特色。这些作品代表了夏目漱石小说的最高成就。面对两性问题,夏目漱石始终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他的思索和进步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忠实地得以反映,他的两性观念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
从“笼中鸟”到“自由鸟”:以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笼中鸟》
作者: 韩晓红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劳伦斯   心理成长   瓦内萨   三界理论  
描述: 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1987)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当代加拿大文学教母”,两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并获得十多项荣誉称号。玛格丽特·劳伦斯创作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加拿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她在加拿大文坛上的重要地位。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包括《石头天使》、《上帝的玩笑》、《火中人》、《笼中鸟》’和《占卜者》。其中《笼中鸟》是自传体小说集,收集了八个短篇小说,主要讲述女主人公瓦内萨·麦克劳德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快乐。本论文以《笼中鸟》为研究文本,旨在探究瓦内萨·麦克
白先勇、苏童小说比较论
作者: 张昭清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苏童   白先勇   小说  
描述: 在中国文学历史中,家族叙事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对没落家族回望的过程中,白先勇和苏童都用小说创作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两者对没落家族的关注、对女性的观照和对色彩的迷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基于小说文本分析,探究两者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精神内涵的文章却并不多见。本文在对白先勇和苏童小说文本研读的基础上,从小说的家族主题、女性形象、色彩意象和艺术手法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他们在重构家族、关注个人发展的探索之路上的重合与分歧进行了比较,并试图分析两者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中所做的继承和发展。本论文除绪论
莎乐美形象在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变迁
作者: 田妮娜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性   历史   莎乐美   互文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莎乐美的故事不仅继续丰富,而且获得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除文学和造型艺术外,这一性形象还为话剧、歌剧、电
亦舒小说的香港书写
作者: 甘玲燕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香港   亦舒   城市   女性  
描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亦舒小说在大陆出版,掀起了“亦舒”热。亦舒创作的持久耐力与犀利、逼真的风格已经成为其言情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亦舒以关注港人的市民生活为线索,以爱情为主线,揭示了香港社会的人文观念及城市精神,以及体现自己的人生哲理的体验,这是对传统的爱情小说套路的一种突破和超越。亦舒的小说除了有消遣功能之外,同时也是了解香港社会、了解香港女性生存状态的一扇窗子,是对香港的社会的思考和领悟,更是有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本文以城市为切入点,从空间、文化内涵、女性、艺术特点四个方面对亦舒的香港书写进行综合整
潘虹表演艺术研究
作者: 赵晰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塑造   电影市场化   潘虹   表演风格  
描述: 潘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银幕和荧屏上,在某种程度上她已经成为了演艺界的符号和象征。她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赢得了观众和媒体的尊重和好评,也为她赢得了“德艺双馨常青树”、“悲剧皇后”、史上“金鸡第一人”等荣誉。潘虹的表演特点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巨大的张力,她塑造了多样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表演风格。潘虹的表演生涯跨度很大,她的表演跨越了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的历程,她的演绎生涯是和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的,她创造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她代表了特定阶段我国女性形象。本文从潘
自然与印第安人—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中生态主题研究
作者: 傲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药   路易斯·厄德里克   印第安人   生态  
描述: 作为北美大陆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其崇尚的自然之间的联系成为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中的核心主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当代重要的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进行生态主题研究,深入解读生态与美国印第安人的传统联系。论文主题部分论述了构成印第安自然主题的土地主题,动物主题以及女性主题。论文第一章分析了土地对印第安人生态关系构建中的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对印第安土地观与传统土地观之间的对照,深入地分析了印第安人特有的边界文化以及印第安人与“家”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态意识。在此基础上,论文指出《
朴景利1950年代短篇小说的主题意识研究
作者: 赵爽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50年代   战后文学   主题意识   朴景利   短篇小说  
描述: 1950年战后文学作为韩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朴景利作为50年代杰出女性作家中的一位,1955年以短篇小说《计算》步入文坛后相继发表了40余篇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30余篇,以及使之成为文学巨匠的大河小说《土地》。她的文学作品主题多样,多着力于描写小人物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面对强权和社会不公时对尊严的维护,被社会遗忘和疏外等问题,以及女性人物的浪漫爱情,对生命的思考等等。总的来说,朴景利是一位将自身的生涯与民族受难史升华为艺术的伟大作家。但对于朴景利文学作品的研究,
< 1 2 3 ... 219 220 221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