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64 条
-
助推妇女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
-
作者:
周琳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北京,19 9 5年9月14号下午5时,时任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席的陈慕华女士敲响了木锤,标志着《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正式通过,成为国际妇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20年后,北京再次迎来了3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00多名妇女界领导、杰出女性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妇女·发展·未来”中外妇女论坛。
-
浅析女保卫干部混合性特质在组织中的作用
-
作者:
徐周双
来源:
东方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保卫组织
混合性特质
女保卫干部
-
描述:
高校保卫工作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男人的工作",身处其中的女保卫干部往往不被重视.不强调增强女性特质,也不复制妇女运动的"去女性化"精神,当前的高校女保卫干部以刚柔并济、关系均衡的混合性特质发挥力量
-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
-
作者:
任洪玲
王彦军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文学
弱势
女性文学
生成
-
描述:
吉尔·德勒兹“弱势文学”思想中的弱势、生成、辖域化、解辖域化等重要概念是理解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辩证互动关系的关键词。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存在某种暗合,是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这主要体现在生成—女人、女性文学作为弱势文学的三种特征、女性文学中语言的弱势化使用三个方面。探讨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而存在的表征将为女性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提供新的路径。
-
明代女子诗文总集的性别视角
-
作者:
乔琛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集
明代
性别视角
女子诗文
-
描述:
明代女子诗文总集的编纂,大量收集、整理、保存女性文学作品,并为清代女性文学选本的编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代从事这项工作的大多是男性文人,他们建构体例、确立标准,努力提升女性文学的地位和品格。但由于追求编辑的目的性和体例的宏大性,因而选本普遍存在作品重复、雷同甚至讹误现象。明末女性编辑者方维仪和沈宜修所辑的选本,有意校正上述偏差,使女子诗文总集具备了真正的女性特质。
-
发挥党校优势,推动我国妇女研究培训事业发展
-
作者:
廖明
来源: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校培训
女性学
妇女培训
妇女研究
-
描述:
本文总结了二十年来党校在我国妇女研究培训方面的成果,指出开展妇女研究培训工作是党校的职责,同时也展示了党校在妇女研究培训方面的优势。为了更进一步地推动我国妇女研究培训事业发展,党校还应构建党校特色的妇女研究与培训体系,如构建党校特色的妇女研究培训组织机构、教学体系,建设一支党校特色的女性学教师队伍等。
-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
作者:
刘莉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历程。
-
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王钰灵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思想
女性主义
-
描述: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英国女性文学开始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抒发情怀。作为该时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简·奥斯汀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成功的塑造了具有时代叛逆精神的女主人公,揭示了当时女性地位低下、命运坎坷的原因,同时主张女性人格独立,争取平等的权利。简·奥斯汀对于女性主义的推动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
模因论视角下的女性广告符号传播
-
作者:
王宁
来源:
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模因
女性符号
传播
-
描述:
模因从显性和隐性模仿两个层面传播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在表层语言行为层面,表现型模因奴役女性符号,传播了"奴婢"形象,基因型模因异化女性符号,传播了"仙女"形象;在深层语言行为层面,隐性模因重构女性符号,传播了"新女性"形象。模因论为揭示女性广告形象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提供了新视阈。
-
这些导演都是女性主义者吗?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旅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超体》(2014) 吃药成佛的特异功能 起码吕克·贝松不是。吕克·贝松在2014年上映的《超体》中塑造了脑部进化过后的超级女英雄“露西”。在此之前,他的电影作品也相当在意女性形象的独立与多元。但吕克·贝松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我只是展现了女性在哪些方面很强大,而男性在哪些方面比较脆弱而已。” 《消失的爱人》(2014) 失踪妻子的暴力反咬 从《龙纹身女孩》开始,大卫·芬奇惯用的暴力、惊悚、悬疑、犯罪元素从男人身上转移到女人身上,你会发现这个不怕疼的中性女杀手是那么眼熟。
-
从女性角度探究霍桑作品
-
作者:
孔令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女性主义
-
描述:
纳撒尼尔·霍桑被认为是美国女性主义写作的开创者,因其在长篇小说《红字》中成功塑造了海丝特·白兰这一经典女性形象,因此从女性角度来解读霍桑作品是非常必要的。霍桑在《红字》以及《福谷传奇》等作品中中体现出的对女性的认识寄托了他对当时美国现状的批判和讽刺。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社会重视,对女性的重新审视成为有识之士的普遍共鸣。霍桑笔下的海丝特·白兰就是一个具备很多女性特质和抗争精神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