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370 条
-
灵魂苏醒的歌唱:论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冯沅君
石评梅
冰心
五四时期
凌叔华
作品
陈衡哲
知识女性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在1919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富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妇女文学第一次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一批有才华的知识女性脱颖而出,合着时代大潮,发出前所未有的女性之声。她们以自己的创作为五四新文学奉献了风采别具的篇章。一中国女性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几千年间,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度发展得极其完备,封建伦理规范严格控制社会生活的
-
从自我牺牲到自我意识:《到灯塔去》中女性角色的变迁
-
作者:
张翼鸿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篇短篇小说和杂文。其中发表于1927年的《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在这篇小说里。她以纯熟约意识流手法、诗一般的语言以及深厚的思想威得了声誉。被公认为二十世纪英国最有独创性的女小说家。 本文从分析《到灯塔去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政治化伦理论化及其原因
-
作者:
石麟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化
政治化
历史演义小说
政治斗争
政治工具
三国志通俗演义
伦理道德
伦理思想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可谓寥若晨星,然而,正如同书中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一样,这些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却也带有浓厚的政治化、伦理化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二是伦理思想的载体,三是出类拨萃的女中丈夫。当然,也有的女性,兼有上述两类或三类的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政治化伦理论化及其原因
-
作者:
石麟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演义小说
辛宪英
圣君贤相
貂蝉
政治工具
小说史
元末明初
小说作品
三国志通俗演义
宗豫
-
描述: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可谓寥若晨星,然而,正如同书中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一样,这些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却也带有浓厚的政治化、伦理化倾向。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二是伦理思想的载体,三是出类拨萃的女中丈夫。当然,也有的女性,兼有上述两类或三类的特点。
-
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内诗
-
作者:
笕久美子
来源:
唐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一近二三十年来,应用"女性学"观点于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潮流。例如,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下面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即近在身旁、朝夕相伴的夫妻关系,相互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换言之,双方究竞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中?
-
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内诗
-
作者:
笕久美子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近二三十年来,应用“女性学”观点于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潮流。例如,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下面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即近在身旁、朝夕相伴的夫妻关系,相互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换言之,双方究竞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中?
-
更年期婦女的運動階段、身體活動與知覺運動利益和障礙之探討
-
作者:
曲天尚
来源:
台北医学大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運動階段
知覺運動利益
更年期婦女
知覺運動障礙
身體活動
-
描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更年期婦女運動階段、身體活動、知覺運動利益和障礙及其相關影響。以規律運動階段量表、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及知覺規律運動益處和障礙量表評估並探討其相關性。採描述性、相關性研究設計,以調查問
-
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
-
作者:
邹鑫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刘巧珍
新时期文学
人物形象塑造
价值支撑
寻找男子汉
张洁
文化特征
张贤亮
性别意识
-
描述:
我国新时期文学在挖掘生活深度和广度、展示时代风采与面貌、反映社会发展及其趋势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塑造了一大批不同身份与职业、不同教养与情趣、不同遭际与命运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一系列形象不论是经男性作家深沉睿智的目光审视过的,还是由女性作家空灵独特的笔触描绘出来的,在人类两性之间、在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应占有的位置和承担的角色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本文将以男女两性应分别代表对立两极的“平等者”,以各自的主体存在价值支撑人类共同的天空为立足点,对照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突兀出她们各自
-
中国共产党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
-
作者:
凯塞L.M.瓦尔克
曾成贵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苏维埃政权
城市知识分子
妇女运动
组织形式
毛泽东
社会革命
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
妇女政策
-
描述:
1931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妇女中成功地发展了一场革命运动.通过这场运动,生活在党领导下的农村根据地区域的大部分妇女参加了革命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扩大了作用及其活动.本文将对中共在苏区把解放农村妇女的斗争与彻底革命努力结合起来的政策,对为保护妇女广泛参加社会革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方法进行探讨. 确立方向:1931 在苏区革命运动的发展中,1931年是关键的一年.早在4年以前,即1927年,主要由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一批党的领导人员,被迫把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主要是在毛泽东和朱
-
中国古代文学的贞妇美女形象——男性德色二元取向和女性心灵双重悲哀的艺术符号
-
作者:
周晓琳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发展进程
美女形象
文学作品
艺术符号
封建伦理
中国古代文学
女性形象
产生与发展
男性
-
描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道德规范的大力提倡以及社会成员个体对道德自觉的高度重视,使得“重德”精神融入了民族精神之中,并成为其最重要的内涵之一。由于“重德”精神有着自身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获得过不同的历史特质。在中国古代,男性对社会统治权的掌握使得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个人的道德实践笼罩着男尊女卑的巨大阴影,并
<
1
2
3
...
19
20
21
...
35
36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