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无爱无性”到“甜蜜野蛮”——美国文学的一个侧面
作者: 潘利锋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爱无性   两面性   甜蜜野蛮  
描述: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为背景,美国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甜蜜野蛮"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礼仪与道德散论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趋势   礼仪道德   传统文化  
描述: 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既是礼仪之邦又是道德国度;从世界的角度看,礼仪道德是中西方伦理的融合之点。同时,礼仪作为道德,还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优势。可见,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既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利于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全文: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既是礼仪之邦又是道德国度;从世界的角度看,礼仪道德是中西方伦理的融合之点。同时,礼仪作为道德,还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优势。可见,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既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利于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礼仪道德结构分析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结构   礼仪道德   系统分析  
描述: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道德的认识及情感、信念,礼仪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礼仪道德的行为,礼仪道德习惯是指在礼仪道德意识和礼仪道德行为成为共同意识和个体行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礼仪道德的有机结构。
全文: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道德的认识及情感、信念,礼仪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礼仪道德的行为,礼仪道德习惯是指在礼仪道德意识和礼仪道德行为成为共同意识和个体行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礼仪道德的有机结构。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批评   当代法国   语言   法国女性主义   象征秩序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以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奠基作品。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的新女权运动及妇女文学的崛起密切相关,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菲勒斯(男性)象征秩序(语言)的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话语和透视,以改变使妇女沉默或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 一、解析象征秩序的男性神话 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白雪公主、睡美人……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是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却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对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早形式。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 Irigarayara)等女性批评家做了大胆尝试。波伏娃精读蒙德兰特、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列东和斯丹达尔这五位男作家的作品后,发现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男人的神话:她们天真无知、任人摆布、委屈求全、牺牲自我、美丽可爱、富有修养,但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只不过是男人?
全文: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以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奠基作品。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的新女权运动及妇女文学的崛起密切相关,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菲勒斯(男性)象征秩序(语言)的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话语和透视,以改变使妇女沉默或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 一、解析象征秩序的男性神话 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白雪公主、睡美人……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是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却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对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早形式。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 Irigarayara)等女性批评家做了大胆尝试。波伏娃精读蒙德兰特、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列东和斯丹达尔这五位男作家的作品后,发现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男人的神话:她们天真无知、任人摆布、委屈求全、牺牲自我、美丽可爱、富有修养,但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只不过是男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