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浅谈《金瓶梅》女性人物描写
-
作者:
刘孝严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小说
《金瓶梅》
创作观念
女性人物
-
描述:
《金瓶梅》以世俗女性为描写主体,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作品以明代后期现实为背景,在世俗家庭环境和场面中刻画女性人物,在婚姻家庭矛盾纠葛中表现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女性人物塑造达到新水平,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刻画的新局面。
-
关于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
作者:
王利群
赵晓杰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问题
女性研究生
措施
-
描述:
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个人原因,更包括来自学业与科研、婚姻与家庭、择业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科研补助偏低导致的经济拮据更是造成女性研究生群体心理问题的物质基础原因。对此,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即学校要加强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疏导,而社会上也要为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婚恋、就业等创作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环境。
-
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
-
作者:
王文
王国霞
赵莹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发展理论
性别教育
性别发展
-
描述:
社会性别是指在生物性特征之外的个体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在传统的社会性别理论基础上,Ruble和Martin(2003)提出了新的性别理论框架,该框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性别发展的主导理论。本文对Ruble和Martin的社会性别发展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将社会性别发展分为性别角色发展和性别平等意识发展,并相应地将性别教育内容划分为性别角色教育和性别平等意识教育两方面,并结合我国性别教育现状,对性别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讨论。
-
中国女性教育的特点及其跨世纪发展趋势
-
作者:
张明芸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教育
发展趋势
特点
-
描述:
中国是世界上倡导女性教育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女性教育走过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本土特点。中国女性教育的主要特点有:起步早,基础差;发展快,不平衡;性别和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忽视;技能培训在女性社会教育中得到重视等。世纪之交的女性教育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女性教育、女性学学科建设以及女性研究将得到更大发展,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试述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
-
作者:
聂月岩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决议
中国国情
反封建斗争
统一战线
帝国主义
妇女运动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
北伐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
-
描述: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开创了我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广大妇女和男子一样踊跃投身革命,促进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于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史学界对该时期中国妇女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为此,本文拟就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作一简要概述。
-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
作者:
李喜所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团体
新篇章
中国妇女运动
女子
妇女解放运动
留学生
婚姻
辛亥革命时期
家庭革命
江西
-
描述:
妇女解放是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辛亥革命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时先进的妇女不仅积极投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而且为自身的解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场持续十多年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其鲜明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
-
作者:
任洪玲
王彦军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文学
弱势
女性文学
生成
-
描述:
吉尔·德勒兹“弱势文学”思想中的弱势、生成、辖域化、解辖域化等重要概念是理解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辩证互动关系的关键词。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存在某种暗合,是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这主要体现在生成—女人、女性文学作为弱势文学的三种特征、女性文学中语言的弱势化使用三个方面。探讨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而存在的表征将为女性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提供新的路径。
-
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自我意识
-
作者:
邢蓉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失意识
恐惧意识
关怀意识
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
描述:
在女性探索人的自由本质的过程中,由于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特殊的存在位置,使女性产生了特殊的自我意识,而缺失意识、恐惧意识、关怀意识和对生命的敬畏意识等四种意识流溢于西方女性的文学创作中,形成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价值的阐释。
-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
-
作者:
王宗杰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私小说
身体叙事
言语论小说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这一时期的女作家们注重自我生命意识,张扬女性主体精神,以清醒、审慎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细腻的感性探求人生的价值,表述女性的生命体验。在当代各种文学思潮交汇之中紧密与时代相契合,其文本在私小说、语言表述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反叛色彩和创新特质,包含了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现代意识。
-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渊源
-
作者:
王桂荣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现代
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来自于西方文化,特别是女性文学的影响。与此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为女性自身文化心理提供了一种选择,女作家以群体的形象在平等的、觉醒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