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徐媛诗歌研究
-
作者:
周云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媛
《络纬吟》
吴中
晚明
女性自我
-
描述:
徐媛(1560-1619),字小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万历年间闺秀女诗人,太仆徐泰时女,副使范允临妻。著有《络纬吟》十二卷,《明史·艺文志》著录。诗歌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并称“吴门二大
-
倾听她们的声音:《他们眼望上苍》和《紫色》的对比分析
-
作者:
付晓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色》
《他们眼望上苍》
声音
-
描述:
黑人妇女身处社会最底层,遭受着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她们的声音也无情地淹没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社会中。在等级森严的男权话语系统中,黑人妇女想要发声,就必须借用男性话语,按照男性的思维模式思考,否则她们只能沉默。因此,黑人妇女要挣脱父权制对她们的束缚,必须首先推翻父权话语,寻找自己的声音,构建属于黑人妇女自己的话语系统。作为两位杰出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家,尽管身处时代不同,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不约而同地把视野投向了处于边缘的黑人妇女的声音,她们分别在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和《紫色》中着力
-
构建性别平等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
-
作者:
黄桂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公平正义
性别平等
-
描述:
社会保障以公平为基本原则,以保护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为底线,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国民福利为目标。女性占人口的一半,女性社会保障权利能否依法得到实现关系到社会保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妇女的保障权主要包括两块,一是工作期间,二是退休后的养老,中间涉及到一个关键点退休年龄。近年来,我国政府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妇女的平等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社会保障领域,仍缺乏足够的社会性别视角,导致妇女社会保障权益的受损。因此,需要将性别平等理念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偏见、战争与WTA的成立
-
作者:
羌笛
来源:
体育博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奖金
赫尔德
赛事
西南太平洋
女子
职业球员
赞助商
男子
网球比赛
美元
-
描述:
文/羌笛图/CFP 1970年正是全世界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年代,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女性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棒球还是篮球,无论是足球还是网球,到处都充斥着女运动员
-
电视广告中的两性形象浅析
-
作者:
李鹏飞
来源: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电视广告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广告包含有不同性别的广告,而广告中男女形象常常以其传统的刻板印象的模式展现。广告中过多地强调了女性家庭主妇的角色,女性也被描绘成为无活动能力的、静止的、装饰性的角色,似乎没有男人的帮助,她们根本无法做出决定。如此一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问题,许多广告商为了避开这一"雷区",在以女性为主要诉求对象的广告中,开始采用更加安全的男性形象。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广告的制作中,常见的性别刻板形象需要放弃,人物性别与广告产品诉求的适宜才是受众之欢喜所在。
-
男护生心理压力源的质性研究
-
作者:
许可
黄芳
张泽华
来源:
护理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性研究
男护生
心理压力源
-
描述: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3名在校男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访谈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探寻其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结果男护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以下7个方面:认为护士是女生的专职,男生当护士丢面子;担心工资待遇低;担心在临床不如女生有竞争力;对一些有肢体接触的操作感到尴尬和难为情;担心实习时缺少锻炼的机会;害怕家长、朋友不理解;担心性格被女性群体同化。结论男护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源于护理职业形象的女性化对男护生从业的影响和男护生对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建议通过弱化护理职业女性
-
汉代的《虎吃旱魃》画像研究
-
作者:
李世晓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山海经
女子
南阳
汉代
女魃
原始社会
汉画像石
女性形象
河南省
-
描述:
赤裸上身或者全身赤裸,身形羸弱细小。如河南唐河县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的门楣和南主室南壁西端上部分别刻有三幅“虎吃女人”的画像,其中南主室南壁上的画像最为典型:画有二虎,右虎肩生双翼。二虎正低首共食一女
-
馨香如兰,其命也连:刘兰芝与杜十娘人物形象比较阅读
-
作者:
宋明朝
来源:
时代文学·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反抗精神
爱情婚姻
悲剧命运
-
描述:
在众多具有反抗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中尤以杜十娘与刘兰芝最具悲剧色彩,她们两为女性用青春和生命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和金钱势力的罪恶,成为了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具叛逆精神的光辉妇女形象。因人们头脑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而酿造了许许多多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通过对杜十娘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及人物性格分析、比较,揭示封建礼教下的叛逆女性形象。
-
《无名的裘德》中淑•布莱得赫的形象分析
-
作者:
孙立清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婚恋自由
《无名的裘德》
抗争
性别角色
-
描述: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哈代因为抨击当时的婚姻制度而招致众多非议,从此放弃了小说写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新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她饱读群书,接受了诸如斯图亚特·米勒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新思想而具备了一些新女性的意识。她渴望在男权社会争取独立的自我,渴望自由和理想的生活,并对压迫女性的维多利亚婚姻产生了自然的抵触而冲撞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分析淑的独立意识和抗争历程以及哈代的女性观。
-
穿越“生”与“死”解读福克纳的男权意识
-
作者:
刘江荣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社会和道德观
反抗
男权意识
生与死
-
描述:
威廉·福克纳在文学创作中,以自己的家乡为主要背景,向读者展现了美国南方从19世纪初到二战之后的百年历史。他在作品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因此,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研究,很多批评家指出福克纳是“严重的女性诬蔑者”或是对女性持有“既恨又爱,既欣赏又蔑视”的矛盾心理。本文无意讨论福克纳对待女性是否有好恶之情,旨在以新的视角,通过解读其几部作品中出现的生死现象,客观地指出作为一位生长在特殊地域和历史时期的美国南方的男性作者,他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即带有强烈的男权意识。但是,他又不同于其它一些南方作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