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京剧大青衣杨至芳
-
作者:
罗维扬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衣
京剧表演艺术家
中年妇女
行当
传统剧目
扮演
刀马旦
女性人物
-
描述: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细密的分支。扮演女性人物的称为“旦”,细分为正旦、花旦、贴旦、彩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正旦,又叫青衣,因传统剧目中所扮人物大都穿青色或黑色衣裙而得名。青衣大都扮演青年或中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唱功。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以演青衣闻名菊坛,以唱功倾倒观众。
-
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的形成
-
作者:
马莎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风格
异国情调
选材视角
女性人物
-
描述:
普契尼认为"歌剧的基础是题材及处理",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现小人物的情感生活;普契尼整体的审美意念和风格倾向都基本属于后浪漫主义范畴,打破了古典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模式,将音乐与戏剧完全融合,贯穿发展;根深蒂固的悲剧主义人生观,决定了他笔下的女性大多以悲剧命运为主,作品中缠绵的女性气质和抒情性特质共同构成了普契尼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普契尼式歌剧包涵着浓郁、丰富的异国音乐元素。
-
福克纳小说文本的心理范式研究
-
作者:
王智音
齐建坤
包斯琴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毁灭范式
男性神经症人格范式
创作潜动机
-
描述:
福克纳的小说在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心理范式倾向。女性人物呈现出毁灭范式,表现为毁灭、堕落的特征;男性人物则呈现出神经症人格范式,表现为精神分裂。这是由作家独特的创作潜动机决定的。对福克纳小说文本进行心理范式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其作品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性,进而揭示其心理存在与发生方式,找到其心理根源。
-
美国作家在耗时十余年的力作中讲述:宋美龄在曼哈顿的最后岁月
-
作者:
索非
汪晓样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作家
宋美龄
历史人物
西方世界
力作
传记作品
曼哈顿
50年代
-
描述:
“一位乱世里的非凡女人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如此评价宋美龄。作为“上世纪30到50年代一直代表中国面向西方世界的标志性面孔”,宋美龄的魅力和人们对她的好奇丝毫不因其成为历史人物而稍减。她逝世不过六年光景,却已有两本关于她的英文传记问世。近日,美国知名女性传记作家汉娜·帕库拉完成了最新的传记作品《最后的皇后》.在这部被基辛格称为“盖棺论定的权威之作”里
-
月与日的辉映与逆变:《金锁记》的整体意象模式
-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意象
象征
张爱玲
太阳意象
整体意象模式
《金锁记》
-
描述: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是处于小说文本中心位置的主导意象,对全篇具有统摄作用。月亮意象象征寓意的透射,在围绕自身生发衍变的同时,又与太阳意象相辉映与逆变,构成小说的整体意象模式,展开多方面的意义延伸。月亮意象在小说里出现20处,太阳意象出现13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重所指。它们的逆变和辉映,透射出七巧、芝寿、长安三个女性人物复杂的心理蕴涵,从历史维度揭示出在父权统治男性中心社会里女性扭曲、畸形而惨痛的真实心态。
-
“月份牌”广告画中的新女性形象试释
-
作者:
彭勃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份牌
女性形象
审美标准
-
描述:
20世纪20、30年代,月份牌从最初的推销产品的年历画,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以美女为主要形象的广告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其广告画中体现的美女形象,折射出当时女性生活方式和生活风尚的转变,彰显出传统审美观念的突变,并导致了新的审美标准的产生,其自觉或不自觉的塑造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具有时代进步的意义。
-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的“传奇体”
-
作者:
闫立飞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文人传统
传奇
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与古代传奇文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作家不仅从本事的角度仿作传奇故事,创作了仿传奇的历史小说,而且也从形体的角度拟作历史传奇,写作了拟传奇的历史小说。前者在情感故事中重塑了女性的形象,对女性进行了新的发现,后者则从文人传奇中接续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并展示了其现代性的特征。二者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传奇体,以再续传奇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中。
-
黑色电影之蛇蝎美人形象探析
-
作者:
张晓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色电影
蛇蝎美人
性别身份
-
描述:
二战后在好莱坞出现的黑色电影,其中以独立强势的蛇蝎美人形象而著称。她们虽与潘金莲式的形象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红颜祸水,而是自由自主、能够完全主宰自己命运的新女性,这可以说是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种进步。但此类形象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原因,而且在对其性别身份的认同问题上,又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文本和相关历史背景的分析,深入探究这一类形象的特殊价值。
-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徐小芳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硬汉
妖女
懦夫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明威作品中人物形象具有系列性和一致性的特点。他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往往是那些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的硬汉子,这些硬汉在成长过程中又或多或少地扮演过懦夫的角色。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则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是作为检验男子气慨的场所,他们或是"妖女",或是"天使"。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集中体现了海明威一贯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
-
日本艺术家Yoko Ando个展在日本NODA当代艺术馆举办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距离感
观众
人物
艺术家
艺术馆
日本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2009年2月5日至2月28日,日本艺术家Yoko Ando个展在日本NODA当代艺术馆举办。她的这个系列名为“肖像”,作品中人物的轮廓和背景融合在一起,暗喻一种模糊的女性形象。正如人物侧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