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25 条
-
我国男女平等的实践探索与价值追求
-
作者:
胡晓红
来源: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探索
男女平等
价值追求
-
描述:
女性受压迫和男女不平等是男权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自工业社会以来,“男女平等”便作为女性解放的一个目标被提出来。在我国,男女平等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写进宪法,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男女平等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对男女平等的实践探索。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必然会超越男女平等的初级阶段,追求男女平等的价值目标和终极关怀。
-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郑汉生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海明威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这一点历来为学界所忽略,许多论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艾丽斯·沃克《日常使用》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炳瑜
来源: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女性主义
-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 ,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 ,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的短篇小说《日常使用》 (EverydayUse ,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 (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 )发生的冲突 ,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体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
-
汉乐府女性文学现象透视
-
作者:
王军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象成因
比较
汉乐府
女性文学
-
描述:
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汉乐府诗歌中有关女性的作品来进行分类,凸现汉代女子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二三章则是通过对先秦时代《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以显示汉乐府中女性形象的时代特点,指出:汉乐府中的女子虽然也
-
试论中古游仙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朱立新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中古
游仙文学
-
描述: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
-
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覆盖
-
作者:
西慧玲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小说
女性
-
描述:
池莉虽然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在她的小说中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她试图通过对市民阶层女性的一系列反传统反道德的行为描述,来展示自己告别传统女性形象、凸现女性的破坏性以及彻底否定男权神话的创作意图。池莉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覆盖,使得她的创作在中国文坛上极富个性。
-
对我国女性学学科化建设的思考
-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化
性别平等
-
描述:
我国女性学的学科化对构建人类社会更加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树行性别意识、促进性别平等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 ,迫切需要扫清学科化道路上的诸多障碍 ,设置专门机构 ,争取人力、财力支持 ,将女性学纳入我国教育体制 ,清理和总结以往女性研究成果 ,吸收、借鉴西方女性学优秀成果 ,将理论研究与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 ,构建我国女性学科学体系 ,加快学科化建设步伐
-
加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作者:
刘宝春
来源:
煤炭高等教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主体意识
女大学生
传统文化
-
描述:
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缺乏 ,表现在 :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 ;强烈的性别自卑 ;期望值和竞争意识、成就意识水平较低 ;缺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的责任。另外 ,传统的教育
-
对女性解放本质的疑问——解读邱吉尔《九重天》和《上等女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刘霞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模式
后现代女权主义
邱吉尔
女权主义
卡丽尔
二元认识论
传统女权主义
-
描述:
卡丽尔.邱吉尔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也是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中涌现在国际戏剧界的领袖人物。她的作品《九重天》和《上等女性》不但为她赢得了美国的欧比戏剧奖,而且也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关注。 很多评论家在研究邱吉尔戏剧的时候,从分析定型人物形象入手,揭示了妇女所受的压迫,他们在肯定妇女为了摆脱压迫获得解放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深刻的揭露了妇女团体内部所存在的异化与同性压迫。但是却很少有人探究妇女内部产生这些异化与压迫的原因。本文则试图运用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来解释同性压迫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妇
-
现代女性“才”“貌”之社会优势比较研究
-
作者:
徐敏
方瑾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领域
现代社会
女性特质
“才”
公共领域
男大学生
社会优势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优势比较
-
描述:
在迄今为止的所有的男性主流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被观赏的对象。一个女人的外貌是否“美”,决定了这个女性的社会观 赏价值,而一个女人的社会观赏价值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如果拥有了美丽的外貌就会比其他女人更具社会优势。
<
1
2
3
...
18
19
20
...
91
92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