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
作者:
謝愛珠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錦囊集
女詩人
遺民
賢媛
商景蘭
祁彪佳
金童玉女
才女
家族詩會
祁氏女性
-
描述:
三子四女,二媳與妹妹、姪女等人。另含括其交友圈「閨塾師」黃媛介、男性友人毛奇齡等。論文命題則扣緊商景蘭個人的角色發展:商景蘭從女孩而妻子而母親、到遺民寡婦的生命軌跡,商景蘭如何面臨遺民生活上的問題?在她
-
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
-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潘诺娃
日常写实小说
池莉
双性和谐
-
描述:
池莉和潘诺娃的日常写实小说显示了女性写作或女性文学表达的共相性——女性格外青睐带有人道关怀意味的日常生存众生世相,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一方面,从平凡人本然的生存愿望出发, 把日常生活表象视为诗性的、不乏深刻意义的载体;另一方面,隐含着双性和谐的哲理追求,反衬出离开生活实在的任何反男性或反女性的创作,都是畸态的。这种女性主义立场,也许正是人类完形文化理想期待。
-
性爱:再生与毁灭
-
作者:
卢伟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玛
劳伦斯
康妮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包法利夫人》
-
描述:
本文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在劳伦斯和福楼拜的笔下,康妮与爱玛可以说都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性爱生活的女性形象,然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却又走着不同的道路,以至于导致截然相反的结局。康妮在性爱追求中最终获得了再生,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而爱玛在性爱的追求中却走向了毁灭。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体现了她们之间存在着的关于性爱理想的差异性认知。
-
两性和谐:《金色笔记》所预言的终极世界
-
作者:
任雪丽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共处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金色笔记》
-
描述:
多丽斯·莱辛的《金色笔记》自1962年出版之日起就引来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然而,评论家就这部作品究竟可否称为女性主义作品颇有争议。通过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着手,可以看到莱辛的高瞻远瞩,她超越了当时的两性战争,给我们预言了未来社会两性和谐共处的这样一幅蓝图,而这已被验证正是当代女性主义者的终极关怀。
-
《无名的裘德》中淑的性格缺失及其悲剧
-
作者:
黄惠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环境
缺失
性格
女性主义批评
婚姻
社会习俗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哈代小说
裘德
-
描述:
淑·布来德赫作为哈代《无名的裘德》中四名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中所出现的爱情、婚姻与宗教问题的思考。在小说中,她被描述成一名社会习俗的叛逆者,并且具有一种精神上的不稳定性。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远远大于哈代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形象,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甚至认
-
编读对对碰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堂内外
日元
女作家
编辑
高中生
纸币
编读
日本明治时期
对碰
女性形象
-
描述:
全荃(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尊敬的编辑,你好!在贵刊2007年6月号《知识》这一栏目中有李世顺的一篇文章《为何日元纸币上没有女性图案》,文章中,他写到日元纸币上从来没有一位女性的形象。但是,据报道,日本明治时期的天才女作家樋口一叶于2004年11月1日印在5000元日元上,请编辑们核实一下。
-
巾帼风采胜须眉
-
作者:
王英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巾帼
古典文学作品
话本小说
风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女性形象
冯梦龙
独特个性
-
描述:
冯梦龙的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个性、魅力无穷的女子,因为她的出现,文学画廊多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李甲与杜十娘的对比,更增添了人物的光彩。在对比中,我们看到杜十娘这个巾帼女子,无论从立身行事还是见识作为上都远远超过李甲这个须眉男子。
-
来自民间深处的诗意飞翔——简评《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形象
-
作者:
李溦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欲
母性
王葡萄
寡妇
-
描述:
一直执著于女性形象塑造的移民作家严歌苓于2006年推出了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在书中塑造了一位具有特殊美感的中国女性形象——王葡萄,她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利害之争,完整地体现了来自中国民间大地的内在生命能量。本文将对王葡萄的母性释放和情欲扩张进行解读,以此挖掘其人性的丰富潜藏,展现女性的博大胸怀和独特魅力。
-
论新感觉派文本的“尤物叙事”
-
作者:
乔以钢
孙琳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
隐喻
尤物叙事
女性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借助以物化修辞和妖魔化倾向为特征的"尤物叙事",拟想出一批具有现代品质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构筑了充满悖论的两性关系,她们既是作者笔下被物化、魔化的对象,又对文本中的男性构成支配性力量。形成这种悖论关系的深层原因来自"尤物叙事"中"女性-城市"潜在的互为隐喻。其中不但体现了叙述人的性别身分,更体现出特定历史环境中作家对都市现代化的复杂心态。
-
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蔡大嫂和曾树生形象试析
-
作者:
颜凤娥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悲剧命运
文化悲剧
-
描述:
李劼人笔下的蔡大嫂和巴金笔下的曾树生这两个女性形象虽然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活轨迹,但她们身上所共有的胆识和果断使得她们能够在生活的重压面前谋取同时期其他女性所不敢谋取的"出路",这种勇气在当时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今天的人们对她们的"出路"加以重新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女性的自我拯救并未把她们从悲剧命运的泥潭里真正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