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 Study on Faulkner's Views on Southern Women as Reflected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作者: 周付玉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方淑女神话   南方历史与文化   威廉·福克纳   南方女性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约克纳帕塌法”系列小说不仅追溯了美国南方的变迁史,而且深刻地探索了当今西方世界的历史变革和处在这种变革中的西方人的精神危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展露峥嵘,也正是从那时起,威廉·福克纳小说因其史诗般再现了美国南方历史传奇和南方淑女神话,吸引了众多女权主义批评家,成为他/她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在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似乎都是反面形象:冷酷的母亲、堕落的女儿、心若毒蝎的恶妇
妇联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彭迪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联   参与   对策建议   公共政策  
描述: 妇联组织自建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中国妇女社团的权威组织,充分地参与我国各项与妇女有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运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各种妇女草根组织蓬勃兴起,妇联也面临着空间被挤压,资源被竞争,地位被质疑的困境,如何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组织能力,明确参与策略,更好地影响公共政策,为妇女群体争取更多的利益,是各级妇联都在思考与讨论的命题。 本文首先对公民社会理论与治理理论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社团组织通过自律、
性骚扰法律问题探析
作者: 辛世艳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骚扰   性别歧视   侵权行为   性自主权  
描述: “性骚扰”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世纪中叶美国妇女运动高涨,先后经历了两次运动高潮,其中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第二次妇女运动高潮,将重点更多集中在性的问题上。在妇女运动的影响下,女权主义法学应运而生,它重在批判男权话语下的法律制度。性骚扰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由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家麦金农首先提出的。她认为性骚扰是女性处于权利不平等条件下被强加的讨厌的性要求,并认定性骚扰就是性别歧视的一种。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美国立法一直以民权法禁止歧视雇佣的规定来规制性骚扰行为,由此形成了一种主流的性骚
生存在边缘
作者: 刁曼云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生存   形象   父权社会   话语权  
描述: 夏洛特.勃朗特(1816-1855)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简•爱》(1847)发表后立即获得巨大成功,获得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的好评,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女权主义作品,许多评论家都从女权主义理论的视角给于高度赞誉。它的成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体裁的恰当选择和不同的信仰能够相互容忍的宗教形势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受基督教,父权社会以及殖民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深入和后殖民女权主义的发展,从女权主义的反抗父权社会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来看,并且运用后殖民主义和后殖
拓展与变异
作者: 谢海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启蒙语境   女性文学  
描述: 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曾经有几次热潮,有对某个作家作品的研究,有对某个时期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有对女性文学史的研究,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热潮还是有限的,即使是其中一些精彩而深刻的论著,其产生的影响仍是有限的,女性文学的意义仍值得关注,需要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撷取二十世纪“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两个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认真梳理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试图把握二者之间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文本本身的分析来探讨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产生、发展与成熟。 二十世纪文学
清代钱塘闺阁词人研究
作者: 徐燕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文学生活   词学   女性创作   钱塘闺阁   女性文学  
描述: 的兴起,为钱塘词的中兴作了准备;中期以随园女弟子为代表的词兴盛,为钱塘闺秀词的高峰;清代后期钱塘词零散不成
广西隆林苗族蜡染制作工艺考察
作者: 何小妹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苗族   蜡染工艺   广西隆林  
描述: 本文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广西隆林苗族(偏苗)传统蜡染生产的工艺流程:画蜡技艺的操作、染布过程、染液的制作以及蓝靛的制作等进行详细地科技史描述,以记录这一苗族女性的智慧,抢救这种工艺文化传统,并与改革开放前的隆林蜡染进行比较研究,以展示当前隆林蜡染工艺的现状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探寻苗族蜡染工艺的传承过程。通过这些描述,发现蜡染工艺的传承与环境、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且蜡染工艺在苗族女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蜡染是苗族女性情感思想的载体,是衡量女性聪慧与否的标准,也是对苗族女性文化和族群文化的认同,
男性主体重塑
作者: 林华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重塑   寻找男子汉   性别视角   知识分子   女性主义  
描述: 目前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考察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研究、热情关注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并对其加以富于当代性和时代的把握和学科基础理论的探索上。女性文学研究中往往忽视了男性创作的文本的研究,即或有也止于简单地批判其中的男性霸权。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女性曾被国家政权合并到统治策略中。(文革后)他们(作家主体及其塑造的男性形象)表露出对男性软弱的严重焦虑和重获男性中心的强烈渴望。他们按照“镜中之像”或是塑造出坚忍不拔、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形象,或是把眼光转向祖辈,让祖辈男性重新欲望化,或是在
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之路
作者: 雷华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寻找自我   黑人文化   珍妮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描写了主人公珍妮反抗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争取自己做人权利的一生,是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妇女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这部作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本文试图运用黑人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赫斯顿的《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旨在发现黑人女性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唤醒黑人女性从自身以及黑人传统文化中寻求力量和支持的意识,以便为争取自由、
论《觉醒》的叙事技巧
作者: 张硕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凯特·肖班   觉醒   叙事技巧   人物刻画  
描述: 凯特.肖邦(1 8 5 11 9 0 4)是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美国小说家。1 8 7 0年,她与奥斯卡·肖邦结婚,丈夫去世之后,在朋友的鼓励之下从事写作,并从中获益非浅。她的作品深刻而细致地
< 1 2 3 ... 151 152 153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