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看”与“被看”之间
作者: 陈蕾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克   “看”与“被看”   女性主义  
描述: “看”与“被看”一直作为一对矛盾的“欲望”关系作用于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传统认知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男性理所当然作为“看”的承担者,具有能动的选择性,而缺乏话语权的女性只能成为被动的窥视对象,成为影片中“一个空洞的能指”。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运动日益蓬勃,传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能再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银幕上一批看似坚强独立、颇具男子气概的女性应运而生。这种银幕革新带来的是对女性“看”还是“被看”的重新审视。但是换个面孔和身份,把以前男性角色所拥有的智慧、勇气、毅力乃至健强的体魄移植到女性角色
IS SARAH WORTH A NEW WOMAN IN UPDIKE’S S.?
作者: 谢华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   新女性   传统女性   依赖心里  
描述: 厌恶,因而将他定位成为典型的厌症的作家。厄普代克本人对这种指责强烈反对,其小说《S.》就是对这种指责的回应。出版于1988年的小说《S.》,较少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其多数小说所不同的是,这部小说
《远离尘嚣》中的芭斯西巴对父权制的对抗与屈从
作者: 孟文华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芭斯西巴   女性意识   女性悲剧  
描述: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主要描写女性。哈代对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对那些生活在男性统治社会里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哈代的成名作《远离尘嚣》就是一部全面、集中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生存状态的力作。本文就从女性形象入手,展示了哈代对于一位在父权制下超越传统的维多利亚妇女—芭斯西巴的塑造。她有着不同寻常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在追寻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她显示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她以性格、经济、爱情和婚姻上的独立对抗着父权制。但最终却被父权制的代表奥克驯服,心甘情愿
她们自己的声音
作者: 钱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女性话语   声音   女性主义   都柏林人  
描述: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都柏林的女性被认为是“受被压迫人们压迫的人”,但是仅仅就女性谈女性是不够的。乔伊斯常常将爱尔兰比作女性,因此有必要将《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置于爱尔兰民族深受英国殖民压迫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一方面爱尔兰民族在强势殖民文化面前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她本身又是一股固守传统、排斥新生事物的压迫力量。在《都柏林人》中女性形象也具有这种复杂性,身处瘫痪的中心,她们遭受强大的父权制的压迫,她们有懦弱无知的一面,有敢于抗争的一面,有的与父权社会共谋
漫长且有希望的突围
作者: 王传举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女性的主体地位   嬗变   突围  
描述: 。本文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历程为背景,分析了四位性为寻求自身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而对生存境况、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进行的挑战和突围,在漫长且有希望的突围中,她们也经历了女性意识的延续和变化。 论文
现代小说“娼妓”题材的文化审美透析
作者: 刘宇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创作题材   文化审美   娼妓文学   性别诗学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对于置身于中国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了动荡与彷徨的时代,也是一个颠覆与重建的时代。文化各领域内部呈现分流、多元的状况和异质化的倾向。在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境遇中,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调整和寻求着自我。她们一方面要按照历史的规范来造就自己,另一方面又被现实的处境撞得遍体鳞伤,女性承受着父权文化和女性自我设定的双重制约,因此她们在塑造与建构自我的同时,也在消解、分裂着自我。“娼妓”作为女性中的特殊群体,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男女作家的文本中。 “黑暗大陆既不黑暗也并非无法探索。”“娼妓”作为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
《宠儿》的神话原型解读
作者: 邢天殊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原型   神话原型   《宠儿》   黑人社区   莫里森   身份认同   价值认同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黑人女性作家,她以其对美国黑人妇女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描写而蜚声世界文坛,也为女性写作立下了一座丰碑。《宠儿》是莫里森最优秀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用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赋予人物以神话原型的象征意义。莫里森专注于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细腻地展现了黑人女性痛苦扭曲的心灵世界,并由此开掘其作品主题。 本文以《宠儿》的创作美学研究为基点,通过对神话原型的深入阐释,探寻黑人母女关系的内核、黑人女性的文化传承脉络;
革命与变迁
作者: 王克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化   沂蒙妇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社会化  
描述: 本文所研究的沂蒙妇女,特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沂蒙地区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红色区域内的女性群体。之所以将沂蒙妇女作为革命背景下社会变迁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区域内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例,初步动摇了千年不变的男尊女卑的局面,这引发了女性个人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一系列变动。而考察这一系列变动则是透视根据地社会的一面重要的镜子,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社会史的研究。在20世纪沂蒙地区进行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革命过程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更深刻、更集
顺从的人 倔强的心
作者: 周文娜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奥斯丁   陈端生  
描述: 奥斯丁与陈端生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主体存在,开始在女性受奴役、被异化、遭排斥的男权社会里发出反抗之音。在她们的作品里,女性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性别符号,也不再是一个携带种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而是一个具有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她们具有了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思考,拥有了把握自我、实现理想的需要与追求。奥斯丁与陈端生在自我思索的基础上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失语状态下的女性推上了前台,从女性角度来展开故事叙述,张扬了女性意识。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陈端生其人其文,力图彰显她们
反思与建构
作者: 吕颖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文学批评   反思   女性文学   本土  
描述: 新时期以来,西方多元化的文化与文学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于中国传统的研究模式构成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为中国本土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性别视角,拓宽了女性文学批评的研究视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实际进行了大量的批评实践。经过二十余年的学术积累,女性文学批评已经逐渐成为关注中国文化与文学现象的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但是,在对西方女性主义追随与认同的过程中,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在此前提下,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本土女性文学批评文化思想资源的
< 1 2 3 ... 143 144 145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