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无望的挣扎和成功的解脱:对潘金莲和查泰莱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秦春霞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夫权   《金瓶梅》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女权主义  
描述: 潘金莲和查泰菜夫人两个女性形象相隔300多年,又各出现于中国和英国。用刚刚兴起的平行研究剖析这两个文学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兰陵笑笑生和劳伦斯两作者所处的时代、国情、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因为作者主观认识的差异等诸多因素,两位作者塑造的查泰莱夫人和潘金莲形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试析《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名字的源起
作者: 曾琳   来源: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起源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其中除了回旋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深沉厚重的黑色文化以外,她所描写的女性形象都能在读后留给人们以深深地思考.追溯她们的名字,可以窥见莫里森在在给她们命名时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它们对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揭示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鲁迅研究与女性研究的双重收获:评《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作者: 王吉鹏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遗物   政治家   许广平   女性研究   鲁迅研究   生平   双重   知识分子   收获  
描述: 乔丽华著《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近期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书。作为鲁迅研究,为鲁迅元配夫人立传,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关照鲁迅,他不幸的婚姻,他前半生别扭的夫妻生活,他难以言尽的无奈和痛苦,他灵魂深处的绝望与挣扎是很有意味的。作为女性研究,朱安作为个案,她从大家
批从霍小玉与茶花的悲剧命运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作者: 梁京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   霍小玉   爱情悲剧   中西方文化  
描述: 霍小玉与茶花是中外文学作品中两个具有极大相似性的女性形象,两人都美丽纯洁,都积极追求美好的爱情,最终也都因遭遇爱情悲剧而死去。她们的悲剧折射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规训权力的颠覆与诗学秩序的重构:析《紫颜色》黑人妇女解放的主题
作者: 彭俊广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妇女解放   颜色   男性中心话语   规训权力   边缘化   女性生存状态   世纪初   艾丽斯·沃克   诗学  
描述: 《紫颜色》是20世纪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由92封书信组成,故事时间跨度从20世纪初到二战前夕。小说成功塑造了西丽等一群边缘化黑人女性形象,反映了她们在种族和性的双重压迫下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她们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消解和颠
东西方文学中女性性格和命运的比较:从林黛玉到劳伦斯笔下的安妮
作者: 张静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   命运   林黛玉   安妮  
描述: 导致《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悲剧的原因,学界有多种解释,但大多从社会和家庭角度入手。结合劳伦斯短篇小说《请买票》中安妮这一典型的西方女性形象来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她们不同的性格也导致她们不同的命运。
女性爱情表达背后的内在缺失:浅析叶念琛电影主题的双重悖论
作者: 王素芳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失   爱情   叶念琛   女性形象   终极价值  
描述: 叶念琛影片在展现浪漫与现实对立中爱情的同时,也着力表现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现实性和细节铺陈是最引起人共鸣的地方.但是在过于注重感官诱惑的镜语中,其爱情叙述缺乏终极价值观的支撑,爱情主题表达经常处于自相矛盾的失语状态,从而导致影片整体上处于深层文化内涵和正确价值导向缺失的境地.
曲折命运中彰显女性的坚韧:透过《长恨歌》解读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
作者: 吝晓敏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生命意识   王安忆  
描述: 王安忆塑造许多柔弱但又坚韧的女性形象,从《长恨歌》王琦瑶的曲折命运中,我们看到上海女性对日常生活的执着与热忱,她从爱丽丝公寓的繁华生活走进上海底层社会的经历,渗透着生命的坚韧。这样的视角,让读者领悟到文中彰显的生命意识。
“圣母”与“菩萨”:从原型出发看中西文学中的宗教型女性
作者: 李静   来源: 黑河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母   宗教形象   菩萨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基于"圣母"与"菩萨"这两个中西方女神的原型,来透视中西方文学中的宗教型女性形象,她们虽然表面被置于崇高神圣的位置,实际上仍然是男性基于自身性别立场创造出来的她者/客体,是一批异化了的文化符号。探寻追踪她们的神性光辉背后的男性中心主义霸权话语的运作。
鲜明与生动的北国和江南女性人物画廊:曹禺和夏衍的剧作比较
作者: 张慧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衍   剧作比较   曹禺   女性人物  
描述: 曹禺和夏衍同是我国三、四十年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把自己对现实,对生活的感受融入作品当中,塑造出一批精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以独特的审美效果为世人所瞩目。这些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存在着非常强的可比性。
< 1 2 3 ... 140 141 142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