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作者: 管淑红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洲文化根   美国文化遗产   沃克   黑人权力运动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在美国的非洲黑人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忽视或放弃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来凸现文章的主题。
《日常家用》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作者: 甘文平   彭爱民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家用》   多重性格   怡然知足   自立自强   宁静平和  
描述: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宁静平和,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感人至深。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比较研究
作者: 张铜学   龙菊英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学   古代文学   对比研究  
描述: 中国的《红楼梦》和日本的《源氏物语》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源地、不同作者,但隶属东方文化体系,都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吸取营养,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都对后代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在“情”的世界、“欲”的海洋、“悲”的色彩、“奇”的结构中将两部巨著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把大观园的男欢女爱、平安王朝的物哀审美意向,赋予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塑造了历久不衰的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时间底色下的生存——论张爱玲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
作者: 东红   来源: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张爱玲小说   人物   生存状态  
描述: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人们为了应对此在现实有时会采取一种仓皇之策———虚假。其小说中的人物在现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失范的存在,体现为操劳的残缺样式:首先是女性人物生存位置的悬置;其次,在社会、家庭的迫使下,小说中的人物放弃了一切有意义的努力,面对无希望的现在、将来,苟且偷生;最后是男性人物在时间中的沉沦。
生气的八大危害
作者: 宋虎   来源: 湖南农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危害   情绪   生气   色斑   女性  
描述:1)令皮肤长出色斑:美国的医学人员对5000名脸上长色斑的女性研究显示.当她们处在情绪的低谷时.任何药物对色斑的治疗都显得不尽如意,而当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时,她们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
都市财源乡村挖掘 外来妹易地巧立业
作者: 飘文   来源: 致富时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质量问题   汽车   广州   乡村   工艺品   妇女组织   原材料   财源   加工模式   经济开发区  
描述: 有心人处处抓商机周思琦是一名农村姑娘。2000年夏天,她中专毕业后,南下到广州一家工艺品厂打工,做汽车坐垫。她很快就掌握了车间的工艺流程,后来又当上了产品质检员(简称QC)。2001年秋天,周思琦的父母觉得女儿大了,便催促她回老家找个婆家。按家乡习俗,不论暂时有没有婆家,年轻姑娘都有为自己准备女红做嫁妆的习惯。所以,心细的她回家时,特意从厂里低价买了一些编织汽车坐垫用的冰丝线。她想,用这些碎料编点床垫、桌垫之类的家具饰
解读陈染小说中特有的“陈染现象”
作者: 杨帆   来源: 大学时代(B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父情节   私人化写作   陈染   女性文学  
描述: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曾经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陈染,她的作品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感兴趣的解剖对象。她的作品也被评论家们贴上了“现代派”、“私人小说”、“女性小说”、“自传体”等诸多标签。如何定位陈染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难题。直到现在,对陈染作品尚无一致的定论,但是,陈染和她的那些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了九十年代文学历程中间的某种特殊的“陈染现象”。
“文本”与“再现”——中西“身体写作”之比较研究
作者: 孟岗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文本革命   女性文学  
描述: 埃莱娜.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尽管为中国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现状来看,身体写作背离了西苏所追求的“文本”革命的理论初衷,将身体写作理论发展成为大胆“再现”身体情欲以及隐私的文学潮流。同“文本性身体”相比,由于“再现性身体”所具有的可观睹性,这使得身体写作很容易在女性解放的名义下重新沦为男性色情窥视的消费品。
凋谢在“樊笼”里的玫瑰
作者: 李红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型分析   人物形象比较   威廉.福克纳   鲁迅   女性人物形象  
描述: 本论文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原型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形象比较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干旱的九月》和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明天》中的女性人物,即爱米丽小姐、米妮小姐、祥林嫂和单四嫂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探寻造成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出她们分别是美国清...
论袁昌英对西方思潮的选择与接受
作者: 王仲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泛神论   袁昌英   唯美主义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  
描述: 袁昌英是一位被我国学术界所忽略的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史家。本文试图以史料和文本细读为基础,论述袁昌英对西方现代思潮的选择与接受。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袁昌英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期。上篇解读了袁昌英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其运用传统文化对女性主义的改造以及双性同体女性主义诗学的建构。第一节认为,袁昌英的文本以女性为主角,沐浴着女性主义、人道主义、民主和科学的阳光,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权文本传统;第二节认为,袁昌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构建双性同体诗学,从双性同体创作心态、中性文本及理想男女关系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第三节分析了袁昌英文本中的传统文学母题、意象及其理智的文化态度,指出她结合传统文化对女性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改造。下篇重点论述了袁昌英对精神分析学说、唯美主义、泛神论的选择与接受。第一节重点梳理袁昌英对精神分析学说的介绍以及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并以《孔雀东南飞》等为主要文本分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第二节认为,袁昌英文本注重生活艺术化,追求诗意、艺术美、性灵,注重刹那间的美感享受,体现了唯美主义的影响;同时拒绝了颓废主义,规避了肉欲和非理性等唯美主义的陷阱。第三节认为,袁昌英运用泛神论完成了破坏偶像崇拜、表现自然神性的艺术目的,泛神论的思想资源来自西方也来自东方。余论部分是对袁昌英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了五项需要进一步开拓的工作。
< 1 2 3 ... 140 141 142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