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 条
-
摆脱母亲的枷锁
-
作者:
蔡玲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爱尔兰天主教
史蒂芬
心理分析
乔伊斯
母子关系
-
描述:
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广受批评家们的关注,而主人公的母亲迪达勒斯夫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虽然在小说中的直接描述甚少,但是通过史蒂芬的复述可以窥见母亲在其心目中的分量。母亲是童年时期史蒂芬的精神依靠,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其宗教理念也对史蒂芬影响颇深。迪达勒斯夫人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但是随着史蒂芬的成长,他却将母亲视为其追求艺术之路上的最大羁绊。本论文将探讨《肖像》中的母子关系对于主角史蒂芬的最后离开爱尔兰的决定性作用。围绕母亲
-
《你好,忧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
作者:
翁姗姗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
存在主义
荒谬
行动
他人
-
描述:
《你好,忧愁》是法国20世纪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的成名作。该书一经问世就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现象。它也因此进入学术界研究20世纪女性文学的关注视野。然而目前国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往往停留在故事层面,甚至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作者个人的传奇经历上,从而忽略了对小说文本的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法,对小说文本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从而归纳出小说文本中的三个要点。首先是塞西尔的“两个我”。在文中第一部分对“两个我”的出现与安娜的关系展开分析,以此论证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思想;其次是行动的意义。在
-
刘清韵戏曲研究
-
作者:
夏冉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特质
艺术性
刘清韵
戏曲创作
-
描述:
刘清韵(1842-1915),海州人,晚清戏曲家,戏曲创作数量之多居历来女曲家之首。清韵生于盐商之家,自幼聪慧,延师受教,沾溉海州学风;既长,嫁为儒生之妻,夫妇唱随相得。清韵生平交游不止于闺阁,曾
-
裘琏戏曲研究
-
作者:
杨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动机
清初
裘琏
女性形象
戏曲
艺术特色
-
描述:
《女昆仑》、体制未定的《万寿无疆升平乐府》和方志作品。本文以裘琏的戏曲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其生平、思想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裘琏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特点,并探讨杂剧在
-
晚清民国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研究
-
作者:
刘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妓形象
画家
晚清民国
-
描述:
从古至今,中国文艺作品中一直不乏艺妓形象的出现,但在国内美术史领域内,鲜有专门以美术作品中的艺妓形象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而以中国美术中的艺妓形象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更是完全缺失的。古代美术作品中的艺妓形象,与文人雅士的生活习惯、道德情操乃至思想境界具有莫大关联,并不能被简单的归为庸俗与色情的图示化。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画家笔下的艺妓形象上,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艺术活动与艺术作品的直接影响。明代文学创作中涌现了不少以描写艺妓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在美术领域里,吴伟、唐寅等人更是以频繁描绘艺妓形象成为开拓仕女
-
徽宗宫词研究
-
作者:
宋金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徽宗
《宣和御制宫词》
宫词
-
描述:
一般来说,宫词产生于唐,发展于宋,明清时期蔚然成风,作者代不乏人。徽宗以帝王之尊,创作了大量宫词作品,所存《宣和御制宫词》三卷有296首之多。本文在全面占有唐、五代、北宋宫词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宫词这一诗体的源流及特征,梳理徽宗时期宫词创作的整体风貌,及徽宗大量创制宫词的背景。首先,本文从历代目录的著录情况及全国各大图书馆的存本情况两个方面,对《宣和御制宫词》做了详尽的文献考察,指出《宣和御制宫词》可能混入了身边文臣的作品,后世编纂过程中也或有伪托,但不可全盘否认徽宗的著作权。其次,从女性形象刻画、景致风物
-
那些年的知识分子
-
作者:
林筠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危机
死亡意识
知识分子
人民大众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贤亮是“文革”以后归来的作家中很活跃的一位,本文集中讨论了张贤亮80年代发表的三部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习惯死亡》,试图从时间脉络里梳理张贤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所折射出的时代印记,在风起云涌的80年代的不同的时间里对于同一段历史书写的差别。写于80年代前期的《绿化树》中,知识分子还未完全脱去对劳动群众的崇拜与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最后还是由外力介入所破坏,张贤亮还是小心翼翼地企图在赞美劳动崇拜生命力与对知识分子的自我身份确认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而
-
陈丹燕笔下的上海书写
-
作者:
管婷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想之城
陈丹燕
怀旧
上海书写
女性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城市书写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形态,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上海曾经的繁华旧梦,当下的时尚新潮,她丰富独特的经历成为了都市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摹写范式,独领风骚。在众多上海书写的女性作家中,陈丹燕以其特有的写作经历和生活感悟描绘和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上海城市,用小说、人物传记、散文和游记等不同文体形式向人们抒发了她的上海情怀。“上海书写”作为陈丹燕创作中一个丰富的存在,流淌着浓厚的怀旧气息,它们与当下高速发展的上海互为镜像,相互关照。本文在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就“上海书写”这一主题,着重借助
-
论《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系列电影的三个模式
-
作者:
鲁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片
模式
系列电影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
-
描述:
论文以《名侦探柯南》截至2008年12月前上映的十二部剧场版(以下简称为柯南剧场版)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其背景情况,其次分析了片中的三个模式。 第一个模式叙事模式的研究,先梳理了既有的一些叙事理论,然后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归纳了柯南剧场版的六个情节环节,总结了其中空间的近距分离、时间的“时间重叠”、不同视点切换的模式,以及这三点对建构影片悬念产生的作用。 第二个模式人物塑造模式,把人物塑造区分为人物的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两方面,分别研究了柯南剧场版中女性形象和特色语言对人物外在形象塑
-
托妮·莫里森的叙事艺术与政治
-
作者:
陆泉枝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艺术
叙事
莫里森
种族
-
描述:
托妮.莫里森(1931—)是迄今唯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在她目前创作的十部小说中,作者秉承黑人文学的抗争传统,借助文字为手段,字里行间流露着黑人作家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正如她本人所言:“作品必须具有政治性”(1984:344)。在1993年的诺贝尔获奖致辞中,莫里森更是以“手中之鸟”喻示语言,告诫作家和读者要警惕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或机构审查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和潜在暴力。因为作者深谙这个道理,即语言就是力量,即可以创造,也可以毁灭。作为黑人文学巨擘,莫里森勇于创新并不断尝试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