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构建性别平等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
作者: 黄桂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公平正义   性别平等  
描述: 社会保障以公平为基本原则,以保护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为底线,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国民福利为目标。女性占人口的一半,女性社会保障权利能否依法得到实现关系到社会保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妇女的保障权主要包括两块,一是工作期间,二是退休后的养老,中间涉及到一个关键点退休年龄。近年来,我国政府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妇女的平等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社会保障领域,仍缺乏足够的社会性别视角,导致妇女社会保障权益的受损。因此,需要将性别平等理念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今生我们将与谁“牵手”——读王海鸰的小说《牵手》
作者: 陈虹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变态者   王纯   电脑专家   晓雪   知识女性形象   单身母亲   女性文学   认识和思考   小说   婚姻家庭生活  
描述: 青年女作家王海鸰的小说《牵手》及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推出,在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反响比较强烈.《牵手》对当代家庭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贴近当代普通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深刻的思索与强烈共鸣.1.夏晓雪——生活中一个真实的女性形象作品是围绕着被称为“电脑怪才”的电脑专家钟
沂蒙“识字班”
作者: 李洪彦   刘长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妇女学   支前   国际妇女节   识字班   大农村   妇联   妇救会   姑娘   分落  
描述: 在沂蒙山区,至今仍有把年轻姑娘称作“识字班”的习惯。 旧社会,沂蒙山区十分落后,抗战时期,中共山东省委长时间在此驻扎。在革命战争中诞生的山东省妇联也活动在这一带。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省妇联的直接指导下,各地纷纷成立了妇救会,姊妹团等妇女组织,广大妇女站岗、放哨、查路条,传递情报,拥军支前。但是由于她们大都不识字,看不懂书报,查路条也辨不清真伪,影响了妇救会的工作。 1941年,山东省妇联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宣传大纲中发出号召,提出要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文
屈指古今多少事都只是镜中春:论周诒蘩《静一斋诗馀》
作者: 姜秋菊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诒蘩   艺术性   思想性   《静一斋诗余》  
描述: 周诒蘩是晚清时期湖南地区女性文学创作成绩突出的一位闺阁诗人.她的词集<静一斋诗馀>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均具有独特性.
使命感·竞争意识·创新精神
作者: 宋兆静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员   成人学校   使命感   创新精神   妇女运动   学员   妇女教育   妇女干部   妇干校   竞争意识  
描述: 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是一块新开辟的成人教育基地。能否有效地发挥这一基地的作用,关键是看其师资队伍的素质如何,作为妇干校教员,必须具有这种自我认识,具体来说,以下三点不可忽视:
构建和谐性别文化对和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 马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和谐的性别文化  
描述: 和谐文化催生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和谐性别文化与和谐文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和谐文化的提出,为性别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具有主导性、本土性、现代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性别平等为前提、区别对待、博采众长等原则,建设反映和谐性别关系的制度文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强化女性自身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挥妇女组织在和谐性别文化建设中的监测和宣传功能。
在非人的磨难中倔强地高昂起头颅——析《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
作者: 夜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鬼子   莎菲   游击队   小资产阶级   劳动妇女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个性解放   《我在霞村的时候》   女性形象   解放区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女性形象画廊中,丁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主人公贞贞,以其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区别于其他或痛苦挣扎,或忍辱负重、或狂热追求、或犹豫彷徨、或消沉绝望,或堕落沉沦、或抑郁激愤乃至走向变态的五光十色的女性形象,放射出灼目的光彩。这不仅因为她所遭受的凌辱与损害极为残酷的,更因为她有一颗从非人的侮辱与磨难中挣扎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倔强不屈的灵魂。在她那百摧不折的生命力和生命元气中,不仅涵含了浑厚的历史、文化容量。而且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广搏的社会内容,提出了尖锐敏感的现实问题。
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就业观念   大学生   主体意识   社会性别教育  
描述: 社会性别教育是女性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表层认识和深层认识之间的一致性;淡化性别刻板印象,理性认知性别与能力及特长与个性间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对劳动力市场领域制度化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应对水平。
科学态度与人文情怀的交汇:评刘爽新著《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与性别偏好》
作者: 周全德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偏好   出生性别比失衡   客观因素   科学态度   中国   人文情怀   交汇   解释方法  
描述: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在出生性别比问题初露端倪之际,以其敏锐的触角感知此问题并对其进行探讨的主要是人口学者。稍后,随着出生性别比的不断升高及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实质及隐患的逐步显露,从事社会学、女性学、经济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纷纷加入对该问题的研究。多学科的参与开阔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涵,扩展了研究外延,提升了研究境界。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中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问题实证方法与解释方法不兼容,
< 1 2 3 ...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