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民族文化交融的奇葩:论元杂剧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赛安娜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特质
元杂剧
女性形象
民族文化交融
-
描述:
元杂剧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一直吸引着学术界的研究目光,大家都注意到元杂剧女性形象出现了许多新特质,并且多方探讨了出现这些新特质的原因。本文着重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出现新特质的原因及影响。笔者认为空前的多民族人口大迁徙造成了蒙元时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有利条件;元杂剧女性形象新特质与民族融合具有密切关系;元杂剧女性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形象宝库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由此可见,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
-
性别注视: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何思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电影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根基,性别塑造着人们的阅读、思维、语言和生活。它将人们划分为不同阶层,决定着权力的归属,作为文化的载体并不断加以巩固。本文将性别与电影结合,旨在通过挖掘女性与男性以及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方法主要建筑在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由劳拉·莫尔薇开创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之上本文研究了近50部20世纪90年代广受欢迎且颇具影响的美国电影,其中多数为好莱坞主流获奖影片,也有几部独立制作。无论是在女性电影还是在
-
香港报纸港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东方日报》为例
-
作者:
梁秋实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性别与媒介”研究在逐渐发展壮大。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报纸在这个“电子传播时代”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在新闻中出现的女性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媒介存在的问题。 香港女性在工作上,学业上很优秀,并且近些年来社会地位逐渐上升。本文选取香港畅销报纸《东方日报》作为研究对象,看香港媒体是怎样建构女性形象的,是否存在刻板印象。 第一章主要介绍女性主义的兴起和研究的领域;第二章是对《东方日报》进行内容分析,解析香港女性在港闻中的女性形象;第三章是通过对《东方日报》港闻的文本分析看
-
跨文化视阈下不同的女性书写:张爱玲、赛珍珠小说比较论
-
作者:
周媛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视阈
张爱玲
比较
女性书写
赛珍珠
-
描述:
张爱玲和赛珍珠同是具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著名女作家,几乎同时活跃于20世纪中国大陆以及海外的文学舞台上。两位才女同样出入国门却文学之根深植于中国大地,不同种族却同样以中国情结为身份标识。同时她们都擅长于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杂文化冲突中表现女性,在婚恋、家庭和女性交往中揭示女性文化心理。其艺术思维取向上的差异在于:一个侧重表现文化冲突下“人的脆弱黯淡”和心灵错位,一个侧重展示文化冲突中人性的正面形态和传统美德,探询异质文化的理解和融合。 二者的女性书写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观,首先体现在母亲
-
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马华文女性文学
-
作者:
林金平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书写
新马华文女性文学
“想象中国”
族群意识
-
描述:
新马华文女性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崛起并不是偶然现象,新马国内和平稳定的环境、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等因素为新马华文女性文学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新马华文女性文学热衷于书写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一面,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情感认同,同时又在文本中极力构建一种对其所在国表现高度身份认同的本土性。这种书写与早期旅台女性作家到新生代女性作家“想象中国”的叙事转变相一致,其发展轨迹为:从早期充满中国意象的书写转变为“中国性”逐渐被消解,在重新“想象中国”的过程中建构起新的族群意
-
挣脱两性枷锁,回归和谐大同:《他们眼望上苍》的妇女主义解读
-
作者:
闫丽颖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压迫
妇女主义
左拉·尼尔·赫斯顿
种族歧视
和谐关系
-
描述:
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小说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描写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下的黑人妇女所受到的不仅是白人男性的压迫也受黑人男性的欺凌,塑造了一位与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女主人公珍妮,为争取自己做人权利所付出的艰辛,是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抗议文学风靡的时代,这篇小说在黑人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婚姻在珍妮成长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她的婚姻状况的变化发映出她不断反抗压迫、追求自我、并最终
-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研究
-
作者:
杨娜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叙事策略
自由女性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丰富,总计出版了十部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两部剧本,一本诗集,多本论文集和回忆录。1962年因写作《金色笔记》而蜚声世界文坛。《金色笔记》因其深刻性和丰富性而广受各个文学评论流派的关注,评论家们视此书为彰显女性成长与解放的经典之作。本文在对文本的研究中尝试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叙述学理论结合起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自由女性”安娜的形象,另外,本文又从叙述学的角度入手,分析《金色笔记》的叙事策略,以显示隐含作者及女主人公安娜如
-
寻求和谐之殿堂:生态女性主义完整性诉求
-
作者:
梁艳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艾丽斯·沃克
完整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
-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是当代黑人文学最具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因小说《紫颜色》而享誉盛名,并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在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中,沃克以创作思想深邃而著称。她着力于描写黑人女性所遭受的艰难和痛苦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时,她在创作中更多的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环境—大自然的真切关怀,关注对人类生存和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的一切问题,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沃克的小说《宠灵的殿堂》,旨在实现男人,女人,自然
-
镇压与挣扎:从贝尔·胡克斯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看《宠儿》
-
作者:
赵欣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建构
自我主体性
镇压
挣扎
-
描述:
托尼·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叙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女黑奴塞斯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为了不使她的女儿重复她的非人的生活,塞斯毅然将刚刚两岁的孩童扼杀。十八年后,奴隶制已经废除,但她的女儿宠儿
-
青年女性消费者决策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
作者:
崔瑜琴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年女性
人格特质
消费者决策风格
-
描述:
随着女性消费时代的到来,营销学界中有关女性消费的研究日益盛行,青年女性作为女性消费者中最具潜力的群体,越来越受到营销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中,笔者在有关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青年女性所具有的消费者决策风格,并进一步研究其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了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取Sproles&Kendall在1986年编制的CSI量表为原型,对其进行回译与本土化研究,并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出适合中国青年女性的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其次,对得到的CSI量表进行纯化,通过因子分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