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女性生存悲剧的写照:多莉丝·莱辛短篇小说艺术管窥
作者: 冯羽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特色   多莉丝·莱辛   当代女性   生存悲剧   短篇小说  
描述: 197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一个与她的长篇小说同样广博的世界。本文通过对其三部短篇小说的分析,从主角设计的独特性、女性人物的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等三个方面来透视莱辛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析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美国南方女性阿曼达和布兰琪的悲剧成因
作者: 房园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怀旧情绪   文化冲突   南方女性   传统婚姻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坛著名剧作家.他注重对美国南方女性人物的刻画.文化冲突,个人内心的怀旧情结以及当时男权社会的压制三方面共同造成了威廉斯笔下两位典型女性人物阿慢达和布兰琪的人生悲剧.
悲而不伤 哀而不怨:在苔丝的悲惨命运中透析其女性魅力
作者: 刘博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叛逆精神   传统价值取向   新女性形象   道德习俗   世俗   苔丝   真实反映   西方社会   道德标准  
描述: 哈代的小说塑造了一群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通过从社会、历史、政治、法律、宗教、道德习俗等各方面对这些新女性形象进行评述和塑造,这些形象的塑造也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作家
悲而不伤哀而不怨:在苔丝的悲惨命运中透析其女性魅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哈代的小说塑造了一群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通过从社会、历史、政治、法律、宗教、道德习俗等各方面对这些新女性形象进行评述和塑造,这些形象的塑造也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作家哈代本人精神冲突的表现.
“自荐枕席”:男性的需要和策略:《聊斋志异》非人类女性“自荐枕席”之举浅析
作者: 陶祝婉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荐枕席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篇章描写了非人类女性向男性自荐枕席的行为,这种行为要得到男性和作者的肯定,其主体必须是能满足男性性需要的年轻貌美女性。而且,自荐枕席这种行为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文中胆小懦弱的男性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男性们为了逃避责任、减轻压力而采取的叙事策略。
女性的隐喻:我国当代海外移民作家作品的一种解读
作者: 胡春梅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融合   传统文化   海外移民作家   女性  
描述: 本文以当代我国海外移民作家的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其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从对母国文化的反思、改变和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作家们的"中国意识"。女性形象的隐喻,揭示了传统之桎梏,引入异质文化作为审视传统藩篱的策略,并表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移民作家的思考对于今日中国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女性的社会功能解读
作者: 赵海霞   许传华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功能   俄国文学   女性  
描述: 19世纪俄国文学并不是单纯审美意识的表达,更多地承载一种社会功能,即通过文学表达一种社会诉求或宗教理想。作为文学描写中的女性自然也就被作者赋予一定的社会责任,分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因作者思想表达与社会意识立场的不同,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功能也就各不一样。
浅析“80后”文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以《水仙已乘鲤鱼去》为例
作者: 李若颖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80后”   女性成长  
描述: 80后在当今社会中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发展壮大,80后文学中含有许多新生事物,80后写手以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观察着整个社会,并描摹、放大它。本文以玉女作家张悦然的中篇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为例,浅析存在于80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身上所具有的特质。
昆德拉哲思概念中的女性独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萨宾娜的形象分析
作者: 梅启波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独立   萨宾娜   轻与重  
描述: 萨宾娜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一个追求对立的女性形象。她强调独立,追求女性个体体验,追求一种生命不受压制的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她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受到自身绝对理念的沉重束缚,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从本质上讲是由昆德拉的哲学思考所决定的。
贝蒂娜的“悬浮宗教观”对德国浪漫主义女性文学的孕育和催生
作者: 张帆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视屏”   幻想的真实性   “悬浮宗教”   贝蒂娜·封·阿尼姆   德国浪漫主义女性文学   接触的语言  
描述: 悬浮宗教颇具浪漫主义乌托邦精神和批判性的实践品格,以悬浮、接触、舞蹈和创生精神的爱等富有女性解放意识的构想,孕育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文学的萌芽和美学原则,即新视屏、接触的语言和幻想的真实性。
< 1 2 3 ... 129 130 131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