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绣在屏风上的鸟与倔强的灵魂:张爱玲与简·奥斯汀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
作者: 刘晓克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性形象   简·奥斯汀   婚恋观   女性人物  
描述: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虽然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但二者小说都以描写爱情婚姻题材见长,同样作为知名女性作家,二者都擅长刻画女性、婚姻和家庭,洞察男女间情爱之战的表象和本质.本文将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以及女性人物婚恋观等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二者所塑造女性人物的异同之处.
政治、法律与社会习俗之间的博弈:对1926—1928年子财产继承权法律变化的解读
作者: 徐静莉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初   司法解释   妇女运动决议案   女性财产继承权  
描述: 1926年国民党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但当时的最高法院在解释女性这一用语时,进行了狭窄的解释,从而对女性财产继承权进行了很大的限制。从民初独特的社会背景来看,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倒退并非单纯是司法保守性的体现,事实上,从1926—1928年期间,在女性财产继承权变化的表象背后,更多地体现了政治、法律、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力量相互之间的作用过程。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及男性学者的参与
作者: 王再兴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男性学者   参与   女性文学  
描述: 与女性文学研究和创作相反的是,各种不令人乐观的社会文本仍然在持续出现。中国女性文化的发展之路到底往何处去?是应该更多地看重两性之间的对话模式,还是更多地遵从女性自身的独语模式?梳理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研究以及学科化的历程,特别是其中耐人寻味的男性学者对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参与过程,会为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性的思考维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 张淑云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走向网络时代的广西80后女作家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给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带来的是进一步生存发展的契机,少数民族文学的传统语言写作方式也得以延续。活跃于网络上的80后女作家分夜色(赵菊)、陆辉艳、小原(韦香媛,)、哑哑(周成玉)、李冰、黄玲娜、韦文君、周锦苗、丘清泉,90后女作家甘玮、韦茜茜。她们有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族别,作为广西女性文学的新生力量,她
清纯下女、“藐姑仙子”或“畸形的恶兽”: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日本女性的三个类型
作者: 于俊青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女性形象   留日作家   日本题材小说  
描述: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毫无悬念的权力博弈——中国婚外恋电影的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潘虹燕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电影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   传统文化  
描述: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恋爱模式。婚外恋作为一种较常见的非常态恋情,在近年的中国电影中频繁出现。电影中的两类女性——妻子和情人也在电影中传达了不同的意义,并诠释了男性话语权力社会对女性的建构。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相关影片,试图探讨影片故事的安排与父权社会的联系,并由此窥视现代故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乃至女性形象在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的缺席和迷失。
当自然与女性不再足他者:评影片《新傲慢与偏见》
作者: 潘敏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自然   生态   筒·奥斯丁   女性  
描述: 《新傲慢与偏见》(2005)是对简·奥斯丁经典小说的经典再现。这部温情、美轮美奂的电影在再现小说场景的过程中,通过户外的旖旎风光以及人与动物的亲善和谐表现出导演对于自然、对于生态的关注;而影片中的女性也不再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沉默的“他者”,她们用独立而坚毅的行动展示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新女性形象,这也是导演对于女性在这一百多年里获得的平等权利的尊重。
评《阳光下的干葡萄》中三位性的“家园”梦想
作者: 陶震华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园”梦想   《阳光下的干葡萄》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剧作家洛琳.汉斯贝莉的剧作《阳光下的干葡萄》描叙了上世纪中期芝加哥一个黑人家庭在种族歧视与不公的社会中求生存的故事。剧中的三位性——妈妈蕾拉、儿媳露丝、女儿毕丽莎都有着对家园梦想执著而坚韧的追寻。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她们的梦想都受到了白人、男权社会的两重抑制。
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
作者: 司君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草在歌唱》   女性自由   多丽丝.莱辛  
描述: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在这部作品中,她已经触及到了女性如何实现自身自由这一主题。作品中的玛丽就是一个深受家庭关系束缚最终崩溃的女性形象,童年的不幸家庭生活给她带来的阴影使她不能与男性?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由此引起的在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挫折将她推向分裂和死亡。通过对玛丽一生经历进行梳理,探寻玛丽悲剧的原因。
跨越千年传统而傲然绽放:曾明了《千年之缘》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华蕾   来源: 太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传统观念   女性角色   爱情   女性形象   小说   集体无意识  
描述: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爱情更是生命中最大的意义。小说《千年之缘》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书中的爱情太过沉重,悲剧性的人物命运也由此而生,特别是女性角色,来自传统与社会的压力,来自男性强权的压力,来自女性自身的压力,让她们背上沉重的包袱,那一份份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 1 2 3 ... 126 127 128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