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经·卫风·氓》女性形象-----文体学角度
作者: 戴海敏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景化   诗经   功能文体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描述: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诗经•卫风•氓》中的文体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聚焦于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体现样式,旨在重塑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和考证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 本文属于定性描述性研究,分析重点在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系统和语篇功能中的衔接系统。研究发现主要有:及物性分析着重于诗歌中涉及两个主要人物的不同过程类别。诗歌第一部分的及物性模式体现了女主人翁的个性特点:单纯真诚,直接向爱人表达自己的爱慕和喜欢;敏感细腻,为爱而笑为爱而哭;感情丰富,希望追求自己的真爱,而男主人翁氓却是精打细算
析《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者: 单春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雪黙尔达   《我的安东妮亚》   凯瑟   薇拉•   女性形象   安东妮亚•  
描述: 书写男性的历史,体现了她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基于儿时的经历,她瑟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拓荒形象。
心灵的寄托 精神的支撑:论许地山对妇女命运的宗教关怀
作者: 张春颖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两性平等   宗教关怀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许地山   人格独立  
描述: 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本着为人生的理想,立足社会现实状况,借助宗教拯救灵魂之笔,利用传奇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一幅幅清新秀丽、格调独特的优秀作品,以唤醒和解救沉睡于苦难中的人类,尤其是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群众。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命运多苦,以及她们是如何走出困境的。许地山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她们身上闪现了很多耀眼的光芒,包括外在形象的纯美、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人格的独立,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本文力图以许地山作品中
女性主义批评“双性同体”理论研究
作者: 李路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批评   超性别意识   “男/女”二元对立  
描述: “双性同体”(“androgyny”)亦称“双性共体”或“雌雄同体”,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生物学意义上的“双性同体”是指在同一生物体上既存在雄性性器官,又存在雌性性器官,即生理结构上的雄雌两性的混合体。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则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与细致等人格与性格特征,女性主义者借此与男性中心论的单一批评标准相对抗,而且也可看作是对性别二元对立进行解构的一种最初尝试,表达对两性平等的追求与两性和睦相处的愿望。弗吉尼亚•伍尔夫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推动新时期我国妇女运动的创新发展:在纪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 陈至立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创新发展   妇联组织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联合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男女平等   妇女组织   妇女儿童   伟大旗帜  
描述: (2009年4月8日)同志们、姐妹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60周年。1949年4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74名妇女代表齐聚中南海怀仁堂,成立
论歌剧《黑桃皇后》中女主人公的塑造
作者: 王巍   来源: 大舞台(双月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黑桃皇后》   歌剧  
描述: 普希金的小说《黑桃皇后》是一部幻想与现实交织,浪漫特色与写实方法相融合的作品,其艺术感染力为许多后世作家所折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自己对歌剧的独特见解,选择这部小说作为自己新歌剧的题材,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重新加以塑造,使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丰满,同时也突出地体现出歌剧的深刻内涵。本文以歌剧《黑桃皇后》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历史因素、代表意义和创作手法等方面对剧中女性人物丽萨的塑造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充分地掌握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创作观点,有助于了解其作品。
漂流、再思、超越:林湄女士访谈录
作者: 江少川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写作   文学观   女性文学   《天望》  
描述: 林湄,荷兰著名华人女作家,祖籍福建福清,出生泉州,华侨世家。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新闻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比利时,1990年定居荷兰,从事专栏和专业作家创作。曾任比利时根特国立汉学院特约研究员、欧华写作会、欧华学者协会理事、欧洲纯文学杂志荷露主编。1995年于荷兰埃德芬召开个人作品国际研讨会。著有《我歌我泣》、《精神王国的求索者》(随笔)、《如果这是情》(散文选集)、《生命、爱、希望》(散文诗集),长篇小说《泪洒苦行路》、《漂泊》、《浮生外记》、《爱瑟湖》,中短萹小说《不动的风车》、《罗经理
萧伯纳的挑战:《驯悍记》与《卖花》的比较
作者: 郭新宇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萧伯纳   《卖花女》   《驯悍记》   莎士比亚   女性地位  
描述: 莎士比亚与萧伯纳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剧作家。莎士比亚被公认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为一名诗人和剧作家,他留给后人154首十四行诗,37部剧作,以及两首长诗。正如与他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大剧作家、诗人本·琼森所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于192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51部剧作,而且它的戏剧被认为是20世纪英国戏剧的主流。 虽然两位作家都在文学界享有盛望,其作品都被时人和后世所传诵,两人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尤其是在涉及女性地位的
何处是归程:《生死场》金枝的女性生命救赎意识解读
作者: 张丽军   姜现甲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救赎   《生死场》   萧红   金枝  
描述: 金枝是萧红《生死场》中的人物形象。从金枝的爱情婚姻生活到哈尔滨谋生,再到含泪回乡,最后出家,我们发现萧红在描绘金枝的人生之路中隐喻着她观照女性的生命编码。离乡,进城,返乡,爱情,宗教,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早期女性作家们探索女性生存救赎之路的几种基本模式,也寄寓着萧红自身多舛的人生际遇和不屈的悲壮反抗。萧红塑造的金枝人物形象突破了冰心、庐隐、冯沅君等小说笔下的女性人物的狭小空间,在低度的女性天空,顽强而坚韧地探寻生命的可能高度。
寻找自我的声音:解读《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的女权主义话语
作者: 刘怡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权力   女权主义话语   女性话语   声音   黑人女性   寻找自我   真正意义   话语权   珍妮  
描述: 黑人女性由于其种族与身份的特殊性,其境遇苦不堪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受被压迫人们压迫的人。在这个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权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她们只能或是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保持沉默,因此,女性寻找自我声音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女性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赫斯顿通过塑造珍妮这一人物,探寻黑人女性在一个白人意识和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中寻找自我声音的艰辛历程。本文结合福柯等人有关话语权力的相关理论来探索主人公寻找自我声音的荆棘之路。
< 1 2 3 ... 124 125 126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