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王安忆小说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
作者: 王明娟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精神成长   少女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经过“五四”时期的萌发、20世纪30到40年代的初建、建国后17年的停滞、新时期的复苏以及21世纪的新发展、女性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已日臻完善并吸引了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较为关注成年女性的心灵世界,很少涉及少女的精神成长,因此,少女群体的人生受到了当代文坛的冷落,但是,上海作家王安忆却特立独行。自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表处女作至今,王安忆一直对少女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生活寄予了长期不间断的关怀。评论界已分别从题材、文学主题、作家观念、学科研究方法、地
民国女子经济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以职业女性为主体
作者: 张江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民国   女性意识   经济生活  
描述: 经济生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生活方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受家庭禁锢,被排斥在社会劳动之外,很少公开参与经济生活,从而失去了独立的经济收入,造成女性过多地依赖男子。女性的这种依附处境,使其主体意识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的蒙昧状态。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女性主体意识在参与新式经济生活中逐步从千年沉睡的自在自发状态发展到自觉自为状态。她们积极投身于经济生活,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确证和表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摆脱了对男子的依附,坚定了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信念,女性主体意识日益觉
论广西“70后”女作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杨映川、黄咏梅、蒋锦璐为例
作者: 梁慧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蒋锦璐   黄咏梅   广西“70后”女作家   杨映川   女性意识  
描述: 杨映川、黄咏梅、蒋锦璐是广西“70后”女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她们的女性写作不仅是广西当代女性写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乐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响亮的音符。杨映川、黄咏梅、蒋锦璐自发地运用女性天赋,自觉地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婚恋关系,书写女性的内在欲望,揭示女性的生存境遇及探索女性的心灵状况、个体生存意义,表达对女性的现实关怀甚至对“人”的人文关怀。因此,她们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到目前为止,评论者或是对杨映川、黄咏梅、蒋锦璐小说分别
女研究生现代人格的塑造
作者: 马晓代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研究生   塑造途径   现代人格  
描述: 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转型过程,逐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现代化的进程要求人格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塑造现代人格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日益重要。因此面对新世纪诸多机遇和挑战,女研究生现代人格的确立是塑造女性新形象的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笔。女研究生因其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认识社会转型中女研究生人格现状,分析它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社会转型期女研究生现代人格的塑造,成为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立场,以女性学
“图西亚的筛子”身体隐喻的理论阐释及性别批评意义
作者: 高明月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图西亚的筛子”   身体隐喻   性别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中期,“身体”逐渐在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文学研究中凸显出来,无论是英美女性主义还是法国女性主义都将身体视为性别政治与性别文化的载体或场所。在全球消费文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身体”在接受越来越多的目光,逐步成为公共话语,也成为学术界引人关注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从性别批评的立场出发,以西方宗教神话中“图西亚的筛子”的故事为例,对筛子隐喻的女性身体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通过将女性身体被规训和囚禁的状态与当代女性主义从身体突围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女性身体从审美客体到审美主体的转变,探讨女性身体的主体回归的
种族·性别·文学的百纳被:论爱丽斯·沃克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
作者: 刘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父亲形象   后现代叙事   爱丽斯·沃克   性别话语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20世纪国际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爱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本文选择她的长篇小说力作《父亲微笑之光》(1998)为论析对象,借用西方女性主义“百纳被”的隐喻,分别侧重从种族、性别和文学审美三个视角揭示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评述爱丽丝·沃克与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联性,梳理国内外关于沃克小说《父亲微笑之光》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思路,角度与论旨。正文包括三章的相关
《女子文学》(1989-1999)研究
作者: 张云霞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阶段   转型原因   价值和意义   《女子文学》  
描述: 新文学期刊一直被认为是文学生产与传播最具体制化特征,同时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它所构成的文学空间是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因而文学期刊是文学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期刊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是还未见到关于女性文学期刊的研究,本论文是一个尝试。作为当时全国独家女性文学期刊的《女子文学》是怎样的呢?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这些是我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用史料学搜集整理史料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89年到1999年间的《女子文学》为研究对象,把1989,1996和199
女性意识:从沉潜到觉醒:以民国时期都市女性政治生活为视角
作者: 黄冬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   政治生活   女性意识   都市女性  
描述: 女性意识作为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在动因,是妇女解放过程中的深层心理因素,是女性在扩展政治生存空间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我解放的认识与追求。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思想和行为被紧紧束缚,政治地位卑贱,缺乏主动精神与主体意识。直到近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说的传入,中国女性追求男女平等、追求民主自由的女性意识才逐渐从沉潜到觉醒,并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性政治生活的崭新篇章。本文以民国时期都市女性政治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女性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在充分肯
女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作者: 雷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健全人格   影响因素   培养路径   女大学生   发展特征  
描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女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她们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女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才能更科学有效地对她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女大学生人格,已经引起各界的观注。 学界逐步意识到,除了与男大学生培养具有共性之外,女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生理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原
少数族的身份突围与文化探寻
作者: 姚春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托妮·莫里森   文化认同   黑人女性身份  
描述: 美国黑人是个边缘的种族,黑人女性则是边缘中的边缘。男性中心主义下的写作无法看到女性内心真实的世界,黑人女性文学的出现给黑人女性有了解构与重构自我的可能。性别、种族、文化进入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视野,这使其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思想高度。托妮·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身份的关注、对黑人女性觉醒的思考与探索,以及以黑人女性的书写来带动黑人文化选择的思考,这样的写作不仅给黑人女性带来自我的觉醒、也给黑人民族带去文化精神的启迪,她的写作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特别是人类进入多元文化、后殖民时代以来,托妮·莫里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