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内省倾向
-
作者:
单宏月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内省
女性悲剧
女奴性
-
描述:
五四新思潮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妇女解放和女性寻求自身发展的潮流,从此,女性开始有了关注自身命运和自身价值的意识和可能,从此,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潮风起云涌。与此同时,文学界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以自己的主体身份叙说着女性形象、女性心理与女性命运,成为了当时女性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言人。她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具有独特的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视角,为女性解放思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四十年代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与这些现代文学史上的前辈女性作家一样,也有着十分强烈的女性意识,她关注女性命
-
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姚范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反叛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瑟琳·安·波特
-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凯瑟琳·安·波特以其中、短篇小说风靡美国。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给人诸多启迪。自30、40年代以来波特一直受到英美文艺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更开阔的研究视野、更灵活的方法和更趋多元化的理论对波特展开研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广度。波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作品主人公多为女性,且多以女性在新旧秩序、传统与变革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矢志抗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
-
中学文学课教学与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黄宝辉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学课教学
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女性学生受到的传统性别角色以及由性别歧视教育造成的不利处境,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社会性别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把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引言中列举了国家和教育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要求和国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作为整个论述的一种参照;文章的第一部分概括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忽视性别的弊端,指出教师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时,由于深受男权文化的影响,使用的是男权意识形态规范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男权文
-
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
-
作者:
熊永强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雕塑人像
考古学文化
造型艺术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本文将中国史前雕塑人像分为燕山南北、黄河上游、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四个区和创立期、发展期及融合期三个阶段进行讨论。
在整个北方燕山南北,雕塑人像共同的地方在于对女性、孕妇的独立形象的塑造。黄河上游地区的雕塑人像主要是以人头作为彩陶器口的一部分而出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雕塑人像集中在渭水流域,人像雕塑也以女性形象居多,长江流域不见裸体人像或明显的妇女形象。这些当是区域文化在信仰方面存在差异的反映。
距今8000—7000年前属于初创期,集中在北方和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发现
-
贾宝玉形象的女性化分析
-
作者:
陈远洋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男权
女尊男卑
人性
贾宝玉
女性化
-
描述:
女性在封建社会,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封建社会的“女儿祸水论”,贬低了女性的社会价值,并以政治的、道德的力量将女性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女性因此被排除在正常的社会进程之外。从《诗经》开始,中国古典文学塑造了许多美丽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悲剧人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幸的主要思想根源,那就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形态。然而,在曹雪芹以前,还没有谁以如此严肃的态度、深情的投入、伟大的悲剧感来揭示女性的不幸根源,还没有谁以对女性的崇拜来批判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而且,还没有谁塑造出公然否定男性价值,肯定女性价值的男性形
-
勇敢的叛逆者
-
作者:
戴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者
苔丝
父权意识形态
哈代小说
女性主义
-
描述:
1891年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了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被公认为哈代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发表之初,曾遭到毁誉不一的待遇,译成多种文字后,仍是人们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哈代以一个失身的女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公然昭示其为“纯洁的女人”,作品突出的成就在于成功地塑了女主角苔丝的形象。苔丝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她形貌出众、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善良坚强。但她实际面临的却是环境的愚昧,经济的贫困、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爱人的遗弃,面对社会种种有形无形的恶势力的迫害摧残,虽不断抗争,但最终仍成为
-
阿莫多瓦电影中的敢曝美学
-
作者:
段爱娟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敢曝
女性观者论
-
描述:
西班牙導演派多˙阿莫多瓦的電影以呈現女人、扮裝皇后、變性人、同志及其他邊緣族群的生活聞名。身為一位同志導演,阿莫多瓦擅於在電影中運用敢曝策略來嘲諷性別,並挑戰陰性/陽性、男性/女性、異性戀/同性戀等嚴苛的二元界線。同時在他的電影裏,女人常常扮演重要角色且是電影中的主要焦點。本論文主要從女性主義的觀點來探討阿莫多瓦三部電影裏的敢曝表現中如何呈現女性氣質。這三部電影為1987年的《慾望法則》(Law of Desire)、1991年的《高跟鞋》(High Heels)及1999年《我的母親》(All Abou
-
穆时英的都市人生与川端康成的自然人生
-
作者:
吴梅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
禅
自然
现代
古典
-
描述:
穆时英与川端康成分别为中日新感觉派文学主将,尽管他们的文学活动不仅仅限于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但都与新感觉有着千思万缕的关系,都主张将西方现代派与本土文学传统结合起来,走东西结合之路,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以及不同的精神个性,两位作家在感觉形态上、思维方式上、审美趣味上乃至情感所趋、关注对象上都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意象、人物形象、意境、意味四个方面对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平行比较,阐述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特质,以期能对两位作家的文学审美价值及其文学贡献有所新发现,从而确认了两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伊迪丝·华顿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龚献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男性形象
自然主义
压抑
抗争
生存环境
-
描述:
伊迪丝·华顿(1862—1937),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一样被称为“社会风俗小说家”。奥斯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小镇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伊迪丝·华顿则如实地刻画了一个世纪后“老纽约”上层社会的风俗礼仪和“四百大户”表面的奢华与内心的苦闷挣扎。华顿早年因身体原因加上不幸婚姻生活的压力,常常精神紧张,她选择写作借以缓解压力。她的这一近似无心插柳之举却在1905年发表《欢乐之家》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为她赢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普遍喜爱,并在1921年凭
-
屈原作品中“人神恋爱”主题的解读
-
作者:
高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神
情感体验
香草
人神恋爱
流变
屈原
-
描述: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以楚文化为背景,以屈原作品中的“人神恋爱”主题为论述对象,追溯了这一主题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在抒写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质、情感体验及发展演变,力图对这一遥远的文学母题做出较为清楚的解读。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人神恋爱”这一主题发生的文化背景。第一节从宏观角度对楚文化进行了概述,通过对楚国成国及发展情况的回顾,楚文化遗存中图画、器物、乐器等与“人神恋爱”中的某些场景的对照,周楚文化差异的比较,论证了“人神恋爱”这一文学主题的出现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