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研究
作者: 侯娇娇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序跋   女性别集   史料   清代江南   文学理论  
描述: 序跋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之一,兼具叙事、抒情和议论的功能,因其所承载内容的详实与广泛,一直是古典文学与文论研究的重要文献与理论资源。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统计,清代江南女性作家占全部清代女性作家的70%以上,因其作者人数之众、作品之多,堪称清代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而清代江南女性别集序跋无论是作为文学文献还是文论文献,都有很高的价值。清代女性别集序跋多是女性作家的父亲、兄弟、夫婿、子侄后辈,以及这些男性的友人所写,其中不乏法式善、谢章铤、洪亮吉、王芑孙、俞樾等文坛名家作序,他们在序跋中除了记载女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许鞍华电影
作者: 廖梅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电影   许鞍华   人文关怀   女性主义  
描述: 从影三十多年,许鞍华执导和创作了二十四部影片。其影片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本论文集中研究除惊悚悬疑片、武侠片和鬼怪片以外的十九部剧情片,以社会性别为研究视角,分析和探讨许鞍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视域下对两性关系的描写、两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主题意蕴的书写的不同特质。虽然在许鞍华的电影创作历程中出现了创作视域、视角并不统一的复杂现象,但其作品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涵是人文关怀。许鞍华从人性的角度探讨男性和女性的个体命运,其表现的价值判断准绳,是人文主义,而非女性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许鞍华大部分电影表达了比较温和的性
国族流离的边缘发声--论聂华苓小说的边缘书写
作者: 孙辰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性   少数话语   自由主义   聂华苓  
描述: 聂华苓是早期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也是著名的美籍海外华文女作家,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她的作品描绘了20世纪中国人,尤其是女性的浪子悲歌,描绘了一代人在中国变难之中的“失根”和逃亡,并以此遥契了整个人类的时代历史境遇, “国”、 “家”、 “个人”是贯穿其作品的母题,反映了一代华人移民特殊的心路历程。美华文学在出现之初就必然是少数族裔的,聂华苓的一生始终离不歼一个“外”字,她的小说《桑青与桃红》被西方学者当作是研究亚裔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重要范
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衍进
作者: 杨玲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现代性   女性文学   衍进  
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从美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研究中国女性文学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梳理出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衍进轨迹。
都市·女性:世纪之交都市文化语境下欲望化的女性文学
作者: 艾尤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欲望化   女性欲望   都市   女性文学  
描述: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都市文化语境为背景,以女性欲望为切入点,通过对女性欲望历史浮现过程的细致梳理,对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女性欲望三者关系的解析,探讨女性欲望的内涵,叙述其在90年代女性文学一些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揭示女性欲望写作之于女性话语权建构的现实意义。 世纪之交的社会文化转型,以男性权利话语为中心的传统价值和文化秩序因受到冲击而出现文化“裂痕”,中国文学在此断裂处从结构的中心滑向了边缘。都市文化语境下,90年代的女性文学终于浮出了历史的地表,获得飞升之机会,挣脱“宏大叙事”的束缚,开始去触摸过去从未接近的
论新移民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世界
作者: 张园园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移民小说   女性文学   和谐   追寻  
描述: 新移民文学在移民潮流的推动下从最初的花果飘零演变为现阶段的落地生根,新移民文学研究也相应风生水起。随着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逐渐增多,新移民文学女作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关注,张翎作为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中写作功力深厚且成绩斐然的一位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目光。 张翎是北美新移民小说创作领域中的重镇,她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作家,在她的故事中有开放的文化视野,冷静稳健的叙事风格以及卓具个性的艺术特质。然而当下,对于张翎小说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题材、语言、叙事手法等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领域还相对狭小,研究成果大
女性生命体验的独语与对话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价值   女性意识   死亡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当代文坛中一直不乏有关“死亡”的叙述。当时间推进到世纪转型期,有关“死亡”的叙述尤为突出。在莫言、阿城、马原、余华、洪峰、苏童等作家笔下,死亡场景与死亡意象高频率地出现。他们用自己或真实感人或迷幻荒诞,或暴力血腥或奇诡恐怖的创作不断的丰富着当代文坛的“死亡”叙述,充分显现了对于死亡存在的深层思索与审美观照。在世纪转型期众声喧哗的“死亡”叙述中,女性文学中的“死亡”叙述可谓别开生面。女作家以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以各种现代性的艺术手法多角度的表现了人形形色色的死亡的存在,诠释了各自不同的死亡观!有关“
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
作者: 易小亮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   “病”妇形象   观照   自审  
描述: 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耀眼的创作群体,颇受当代研究者的热评。评论者从文学、文化、性别等角度对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进行了研究,但对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笔下的“病”妇形象研究从未有过。为了能够拓展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上海沦陷时期一度走红的几位女作家在文坛的特殊价值,本论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结合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她们笔下的“病”妇形象进行重点论述。 文学中的疾病叙事由来已久。疾病不仅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因子,而且还把其他有关联的很多事物都表达出来,使其具有丰富的象征
五彩世界中的灵魂迷宫
作者: 邓荫金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人类困境   叙事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长篇小说《金色笔记》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部风格独具特色的作品,也是20世纪西方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力作,现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全球销量达数千万册。小说内容丰富,叙事手法独特,奠定了莱辛在欧美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虽然有关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加以开拓的空间。本文即试图从叙事的角度切入,通过探讨文本叙事技巧和完形意蕴,对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价值进行解读,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由引言、正文
女性主义批评“双性同体”理论研究
作者: 李路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批评   超性别意识   “男/女”二元对立  
描述: “双性同体”(“androgyny”)亦称“双性共体”或“雌雄同体”,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生物学意义上的“双性同体”是指在同一生物体上既存在雄性性器官,又存在雌性性器官,即生理结构上的雄雌两性的混合体。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则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与细致等人格与性格特征,女性主义者借此与男性中心论的单一批评标准相对抗,而且也可看作是对性别二元对立进行解构的一种最初尝试,表达对两性平等的追求与两性和睦相处的愿望。弗吉尼亚•伍尔夫在
< 1 2 3 ...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