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3 条
-
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以前三部曲为例
-
作者:
张焕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传统
前三部曲
夏目漱石
家族意识
现代
女性
-
描述:
众所周知,夏目漱石在其文学中,对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关注。在当今,这个主题也并不陈旧,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现代人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夏目漱石小说的主人公均为知识分子,在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社会转型期中,他们追求实现自我和精神自由,却历经彷徨,迷惘和痛苦。在前三部曲《三四郎》、《从那以后》、《门》,作者刻画出一批处于时代变迁中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向往自由,渴望解放。这些明治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关注日本社会的发展,他们不主张否定传统文化而一味地去模
-
论 文 题 目 原始生命力的寻求:苏童创作的内涵研究
-
作者:
刘友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始生命力
大母神
苏童
原型
父神
-
描述:
1977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逐步走向辉煌,到了八、九十年代,到达了巅峰.时代浓厚的文学气息,加上南方人特有的对语言细腻的感觉和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让苏童进入文坛伊始,就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他最先以先锋姿态为人们所知,从创作体式和语言运用上对传统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全新的革命.从此,先锋和苏童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苏童是一个不满足于自我并时刻尝试超越自我的天才作家,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他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历史主义系列” 、 “红粉系列” 、 “香椿树街系列”等小说,为苏童的创作增添了
-
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
-
作者:
王建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式主义
新感受力
文艺思想
反对阐释
二元对立
艺术色情学
坎普
桑塔格
女性主义
苏珊·
快感
-
描述: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文化思想界的先锋人物,她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新知识分子”,是“在一个充斥着假相的世界里,在真理被扭曲的时代里致力于维护自由理想的尊严”的文艺批评家、文化批评家、作家,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桑塔格文艺思想实质上是反对本质主义、形而上学和传统认识论的,她认为理性的东西靠不住,“现实”抓不住,主观是绝对的,客观是相对的,“现实”只能是一种有选择的“现实”,“真实”、“真理”同样
-
传统与现代的复杂交织: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简论
-
作者:
黄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思想
进化向善论
《德伯家的苔丝》
悲剧意识
叙事手法
-
描述:
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德伯家的苔丝》则是其最受读者喜欢的经典小说名作,为众多评论家所关注。小说描写一个乡下女孩先被一个男人诱奸又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主人公苔丝是英国文学中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的悲剧反映出资本主义入侵乡村后破产的农民在向劳工转化过程中遭受的种种灾难。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不仅有深刻的经济和阶级根源,而且还有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方面的因素,苔丝自身的道德与宗教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本论文包括引言、主体内容(第一章至第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
-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研究
-
作者:
陈应心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教科书
女性主义
-
描述:
将性别的问题引入教育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着手研究教育中的性别问题。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集中反映了主流社会文化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识,蕴涵于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再生产和强化了社会性别偏见观念,尤其是影响了学生对所属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归属,并使社会的性别偏见合理化和合法化。因此,研究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是必要的。首先在绪论部分提出研究本问题的缘起并阐述研究方法与思路,并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性别偏见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
作者:
朱德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市场价值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
描述: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在几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中国电影辉煌的成就。其中,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多部经典影片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在这些影片中,女导演不仅塑造了多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而且展现了在时代演进中中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蜕变。这些带有明显性别符号特征的女性角色既是时代的缩影,又表征和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进程。她们自身明确的性别符号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视角和新的创作理念。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电影理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
-
社会历史批评原理下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研究
-
作者:
马晓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畸形人
社会历史批评主义
弗兰纳里·奥康纳
短篇小说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病痛的折磨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创作了全部作品:两部长篇小说、三十一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书信和评论文章,后经整理编汇成集为《生存的习惯》和《神迹与表现》。去世后出版的《短篇小说全集》收录所有短篇作品,并于1972年获得“全国图书奖”。读者普遍认为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成就超过她的长篇,某些作品甚至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短片小说的杰作。批评家们纷纷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小说进行解读和剖析。由于奥康纳是一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南方女作家,相当多的评论都集
-
鲁西南柳子戏美学研究
-
作者:
张金凤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柳子戏
鲁西南
美学
-
描述:
柳子戏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它取材广泛,剧目丰富,舞台表演粗犷豪放,泼辣大胆,曲调纯朴自然,婉转动听,在清朝就深受人们喜爱,获得了“东柳”的美誉。2006年5月,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子戏发源于山东,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曲折,兴盛时曾进京演出,衰落时曾一度濒临失传。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柳子戏始终流行于鲁西南地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鲁西南地区土壤的滋润对于柳子戏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在总结柳子戏声腔源流和发展兴衰的基础
-
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新‘青楼’女性”
-
作者:
董蓬蓬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新‘青楼’女性”
底层文学
-
描述:
最近几年,底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完整的底层世界中,“新‘青楼’”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存在,她们在灯红酒绿的都市夜空中像霓虹灯一样闪烁,象征着欲望、娱乐、隐忍抑或其他。尽管由于政策或传统的左右,这个词显得既敏感又尴尬,但是其存在的隐秘性或独特性激发了当代作家的创作与想象,在新世纪的底层文本中出现了大量以色情业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新‘青楼’女性”作为一个多元而暧昧的存在,她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经验,由此阐发出独特的审美内涵与阐释价值。由于作者关注点或切入角度的不同,在道德的赞许、批
-
《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娃
秀拉
奈尔
自我找寻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常常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屈辱和压抑的命运。在其作品中,她颠覆了传统黑人女性形象,赋予黑人女性以智慧、力量以及探求自我的反叛精神。莫里森以其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知识,刻画了一系列觉醒的黑人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理想、快乐与忧伤的全景。《秀拉》是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该小说探索了黑人女性找寻自我的痛苦与艰辛。小说通过对伊娃、秀拉、奈尔三位典型黑人女性形象的命运关照,着力表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和阶级三重压迫下找寻自我路程中的痛苦与艰辛。她们勇敢反
<
1
2
3
...
10
11
12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