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 】搜索到相关结果 1193 条
美国《平等权利修正案》运动失败原因探究
作者:
赵燕燕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女权主义
平等权利修正案
描述:
美国《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ERA)提出于20世纪20年代初,旨在为妇女争取各个方面的两性平等权利。争取ERA成为美国第27条宪法修正案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第二次妇女运动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考察ERA从20年代到1982年失败的历史,着重分析其在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下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美国妇女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超验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凯特·肖班的《觉醒》
作者:
孙全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精神完美
凯特·肖班
超验主义
描述:
如今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登上美国文学的经典之列,成为美国大中学校的教材。这部复杂而微妙的小说的确是一部可以从多重视角来解读的佳作。该小说包含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地方色彩等成分,也表现出浓厚的存在主义和当代女性主义色彩。
本文试图发掘该小说中的超验主义元素,从超验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过程,以拓宽人们阅读该小说的视野。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自我和自立,以及大自然对人的“神启”,认为个人可以超越物质世界,
论欧洲19世纪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作者:
崔大庆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
悲剧
19世纪
女性形象
描述:
19世纪欧洲的作家们精心塑造了一个个受压抑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这一世纪欧洲不同阶层妇女的命运。其中小仲马的《茶花女 》中的玛格丽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的娜司泰雅,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作者:
涂秀虹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戏
搽旦
故事形态
情节模式
描述: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美人如花隔云端——十月重温老电影
作者:
茹比
来源: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导演
茶花女
观众
意大利
纳粹
影片
影迷
战争
女性形象
描述:
1 .奥黛丽·赫本[传奇故事]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的赫本,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50年代她主演了许多影片,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其中那些仪态万方,典雅淳厚
想象与现实中的情爱——《聊斋志异》与《浮生六记》婚恋观比较
作者:
孙红丽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芸
《浮生六记》
《聊斋志异》
知己之爱
描述:
《聊斋志异》和《浮生六记》都是以塑造个性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来主张男女爱情的自由和平等,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情欲的特征,带有个体意识觉醒的因子,从而表征了封建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某些征兆。同时,从《聊斋志异》到《浮生六记》还使文学作品中的情欲描写实现了从荒诞恋情到现实婚恋的转变,在现实意义上表明了新的情感社会的到来。
谁偷走了你做爱的激情
作者:
风铃
来源:
文学与人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始
最高潮
享受
性爱
激情
情绪
丈夫
身体部位
女性形象
入侵者
描述:
这种情况你并不陌生:正在处于激情最高潮的时候,你的心思突然飘忽了起来——也许是你开始想着还有家务没有做,也许是因为你刚刚增加了体重。然后,你就再也没有做爱的兴致了!女人通常会因为疼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丈夫情绪上的变化而影响做爱的情绪。它们,就是偷去女人欢爱激情的小偷。是谁偷去了你做爱的激情?通常是你脑袋里想着的人或事情。现在,你需要做的事就是把这些看不见的入侵者赶出去,充分享受做爱的时刻。
灵与肉契合中异化的救赎——性别批评中的杜丽娘形象再解读
作者:
罗昔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生命本真
爱情
男权体制
性别
描述: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朝末年爱情文学的巅峰之作,同时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杜丽娘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是处在和柳梦梅平等的地位上主动地追求爱情,杜丽娘敢于违背封建礼教加给大家闺秀的道德规范,让爱情的火焰在自己的心底熊熊燃烧,就是到了阴间也恋恋不忘自己的爱人。通过对这位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作者从社会性别和社会伦理结构的层面,已初步呈现出女性争取人性自由的自我意识觉醒。
解读《杜兰葛山庄》中的爱情观
作者:
李明
来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爱情观:浪漫主义
爱情
抉择
描述:
面对爱情与现实的抉择,该怎样做出选择?依笛·贺普,一个普通的女子,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浪漫爱情与奢华生活的两难选择,依笛充满困惑与动摇。布鲁克娜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刻画,用她优美的文笔,敏锐清新的思维,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与当时的社会相悖,与道德相悖,但却令人欣赏与敬佩。本文全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用一种独特的写法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
寻找逝去的父爱
作者:
王翔麟
来源:
人口传媒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寻找逝去的父爱》
王翔麟
散文
中国
当代
描述:
“这是舅姥爷送你的书”。母亲进门边脱外衣边递给她。书很厚,封面是位女性的形象,书名叫女性获得成功的十大要素。翻开书第一页有舅姥爷写的一段文字,她读着这段话,内心悠悠地升起段雾样湿润的暖意。又记起不久前家族聚会的情景。舅姥爷温暖的眼神,缓缓的声音,告诉她好好学习多看书。那时她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似曾相识,说不出来.很舒服。[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