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佛教   妇女运动   社会结构   宗教文化   境遇   世界   佛陀  
描述: 白玉国在2005年第4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文中强调,佛陀对妇女的态度从来都是肯定的、客观公允的,对于妇女的优点、缺点都有所指出,女性加入教团也得到了允许。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到了今日,各国社会结构在不断变化,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妇女的宗教地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些地区还非常显著。[第一段]
高学历女性陷入“剩”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徐家庆   朱伟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性别失衡   高学历女性   女性研究  
描述: 在我国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而致女性婚姻资源一直稀缺的情况下,近年来高校学生性别比却出现了反向失衡使高学历女性陷入"剩"的困境。这两种失衡加剧了我国本已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不仅危害失婚男性的权益保障
教导女性的艺术:孝经图
作者: 孟久丽   何前   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理想   《孝经》   女孝经图   《宣和画谱》   女史箴图   日本女性   儒家道德   班昭   《列女传》   李公麟  
描述: 在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研究无法忽视儒家道德对建立操行理想的影响,女性按照这个理想被教导和评价。儒家理想为中国女性和许多日本女性规定了终身的社会框架,在本文中有论述。儒家社会秩序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等级间的服从:臣从君,子从父,弟从兄,并且,女人要绝对服从男人。女人被认为是卑下的,应该自我牺牲,为了家庭要奉献她们的精力而非追求自己的抱负。在女人的一生中,她首先要服从父亲的权威,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导读
作者: 杜芳琴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当代美国   性别歧视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个体主义   姐妹情谊   女权主义运动   女性  
描述: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会王政博士的新著。作为一部中国大陆留美妇女史学者的新著,其着重阐述了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文化的衍变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妇女对美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国妇女运动具有借鉴参考作用。
妇女解放与妇女经济独立
作者: 贾秀总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独立   妇女解放   根本任务   妇女运动   妇女回家   人类自身生产   两种生产   妇女观   发展社会生产力  
描述: 江泽民同志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深刻总结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妇女运动的根本任务和对全国各族各界妇女的殷切期望。联系实际,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感到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妇女解放与妇女经济独立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些探
论十七年女性文学的“淮女性“特色
作者: 陈千里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主题   淮女性特色   女性文学   取材角度  
描述: “十七年”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本文在简析其历史传承脉络的基础上,挖掘女性意识表层下的“淮女性”特征,着着探讨其在多重主题中的潜在状态,辨析“淮女性”主题对女性心理、命运、社会地位的关心、思考以及社会效应,并对“淮女性”特质在十七年女性创作的语言网络、叙事视角取材角度等同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
论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准女性”特色
作者: 陈千里   来源: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准女性”特色   女性文学  
描述: “十七年”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本文在简析其历史传承脉络的基础上 ,挖掘女性意识失落表层下的“准女性”特征 ,着重探讨其在多重主题中的潜在状态 ,辨析“准女性”主题对女性心理、命运、社会地位的关心、思考以及现实社会效应 ,并对“准女性”特质在十七年女性创作的语言风格、叙事视角、取材角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
论“五四”以来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的写作
作者: 石万鹏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母女关系   社会文化思潮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梳理了五四以来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写作的发展脉络 ,阐释了母女关系写作的文化意义 ,探讨  了这一文学叙事主题的兴衰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联。同时 ,通过对五四时期、四十年代、九十年代女性文本中母女关系的比较分析 ,指出了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既是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自觉地承续 ,更是对它的超越
论女性文学中的妇女解放主题
作者: 王萍涛   来源: 宜春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作家   妇女问题   文学作品   妇女解放运动   主题   中国女性文学   十九世纪   女作家创作   妇女解放思想  
描述: 一文学界至今对所谓"女性文学"尚无一个公认的、科学的界定。但一般都认为,女性文学应是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生活、表现妇女问题的文学作品。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尽管饱受几千年男权中心的宗法制社会及其残余的种种压迫、摧残与禁锢,其智慧、才干和创造潜能受到极大的压抑,然而文学反映生活、抒发性情的特殊功能,使女性得以通过文学这一窗口,渲泄自身的喜怒哀
阅读女性•女性阅读-沈善宝《名媛诗话》的女性建构
作者: 鍾慧玲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建构   Women   沈善宝   shihua   Shanbao   名媛诗话   女性阅读   Dynasty   Reading   清代   女作家   Qing   Shen   Female   Mingyuan   Formation   Writer  
描述: 文學場域的意義,在於串聯了女性作家的譜系,並展現了女作家書寫的力量。其次分別探論其所呈現之女性共同的處境與命運、別具襟懷器識的女性圖譜,以及遵守婦德闡揚教的宗典範。沈善寶全面肯定女作家的作品,建構
< 1 2 3 ... 58 59 60 ... 2155 2156 21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