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俄戏剧《雷雨》和《大雷雨》的主题学比较
作者: 武娟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学   比较   同名戏剧  
描述: 五幕正剧《大雷雨》作于1859年,是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而四幕正剧《雷雨》写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成名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这两部剧作的问世,均在其诞生国度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享誉至今,成为世界剧坛熠熠发光的两颗明珠。这两部同名戏剧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不尽相同,他们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中刻画出同样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而且两部作品在戏剧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等方面也有着
唐传奇中的凝视问题
作者: 吴瑾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凝视   过程主体   欲望   认同  
描述: 凝视概念是一个用来研究主客体交互关系的哲学概念。它经过萨特、弗洛伊德等哲学家的理论铺垫,最终由拉康正式提出。它告诉人们:“主体的看”总是被客体“缺席的观看”所主宰,并在“凝视的回望”中重构新的“主体”。随着电视、电影、广告等现代传媒的全面渗透,传统视觉中心主义与现代性的合谋使得主体在窥视——被窥视的梦魇中经受无尽的煎熬。这引发了哲学家对于视觉问题的重新思考。凝视概念的重要贡献是:它发现了主体的分裂——“观看(look)”与“凝视(gaze)”,从而成为人类瓦解视觉中心主义与现代性合谋的一种策略。女性主义借
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
作者: 聂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示   美学风格   主题   宫崎骏  
描述: 本文将对宫崎骏电影作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除了引言、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 第一章分三节,论述宫崎骏电影的三大主题,从文化角度对宫崎骏电影进行剖析,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青春成长主题;女性意识的张扬。宫崎骏是个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很强的导演,他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作品多次触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主题,自《风之谷》以来,他的作品就一直围绕环保主题而展开讨论;除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复追问和思考,青春成长主题同样是贯穿了宫崎骏的一系列作品,他认为生活中充满真谛,领会真谛的过程就是人们学会成长的过程;
从历史民俗学的视点再论六条妃子的生魂事件
作者: 李志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在《源氏物语》中刻画了一系列围绕着光源氏的女性形象。其中,曾经作为东宫太子妃,斋宫的母亲,而现在作为光源氏众多妻妾中的一人的六条妃子在《源氏物语》中的出场并不多,但是却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她在物语中主要以生魂、死魂等魂灵形式与光源氏产生关联的。特别是在葵卷中六条妃子因为过分嫉妒而生魂离窍,附身到光源氏正妻葵姬身上并最终导致葵姬身亡。这种“生魂现象”描写在日本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出现的独创的文学表现形式。本文主要从历史民俗学的视点入手对六条妃子的生魂事件进行了再探讨。 在古代的日本人们深信游离魂的存在,并且在
接受与变异:И.С.屠格涅夫小说《贵族之家》汉译本的解析
作者: 沈欢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译   改写   《贵族之家》   语言文化  
描述: 本文在全面考察屠格涅夫小说作品及《贵族之家》在中国译介和研究状 况的基础上,选取《贵族之家》不同时期的汉译本,对《贵族之家》原作中 的专属俄语言语现象、“俄罗斯风景”、“女性形象”在译语文本中的“重构”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阐释。首先,本文探讨了《贵族之家》原作中的专属俄语言语现象——成语、俗语、特殊词法、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语、作为修辞手段的“外来语”等翻译的语言策略及其效果。其次,本文从音节重复修辞、词语语义修辞、句法结构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贵族之家》原作中“俄罗斯风景”的艺术构成,基于此,探讨了汉译对原
艾米莉·狄金森的矛盾性
作者: 周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手法   诗歌   思想意识   矛盾性   艾米莉·狄金森  
描述: 19世纪美国诗坛上有一个独特的亮点,恰似一位神话人物,她生前默默无闻,与世隔绝,死后却声名鹊起,万人瞩目。她被誉为“最伟大、最具创造性的诗人”和“西方自萨福以来最伟大的女诗人”。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一个创作丰富风格独特却谜一般的人。在她去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众多读者和学者依然对她的诗歌驻足留连,情有独钟。 狄金森的诗歌主要包括自然、宗教、爱情,人生、死亡等几大类,这些诗歌表面简朴,实则寓意深刻。诗人的世界是一个由心灵构筑的自我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矛盾、对立和混乱。这个世界短暂无常,杂乱无章,已知
论莫言小说的乡土特征
作者: 刘阳敏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莫言   乡土   民间  
描述: 莫言是现代乡土作家中比较典型也比较独特的一员,本文即是将其小说置于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民间这一维度,分别从生命观念、历史观念、女性形象和民间话语形式四方面,对莫言的小说的乡土性特征进行分析。全文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理论界对莫言小说的研究情况,并指出本论文的价值所在。第一章以几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乡土作家为代表,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稍做梳理,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概括出莫言小说的总体特征,即植根于乡土,立足于民间,对现代文明的怀疑和反拨。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莫言小说中表现出的民间生命观
澳大利亚电影中土著性的表现
作者: 汪雅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著文化   澳大利亚   电影艺术  
描述: 本文选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5部澳大利亚电影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了电影中土著形象的变化。第一章对相关澳大利亚土著电影研究做了选择性调查,并对土著性的文化构成进行分析。第二章讨论的是同化主义政策为题材的两部不同时期拍摄的电影,表现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对同化主义和土著性的不同表现。第三章讨论了70年代土著社会和非土著社会正面冲突的问题,主要关注20世纪70年代土著性的表现。第三章主要是分析电影中对土著女性形象的反映。第四章讨论的是电影中土著青少年问题,通过对土著青少年形象的反映来探讨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土著
占有与被占有
作者: 张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占有   生存状况   拜厄特   男性   性别角色  
描述: 英国文学批评家、小说家A.S.拜厄特在当今国际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当代最有魄力、最有智慧的小说家之一。她善于运用深刻细腻的笔调、多变的体裁塑造各异的人物形态,在作品中表达她本人的许多思想观点,从而赋予作品丰富深刻的内涵。 拜厄特于1990年发表的小说《占有:一部传奇》是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一问世即在英语世界引起哄动,获得了当年的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评论家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读这部作品,如女性主义、人物原型解读、小说中童话故事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的叙事技巧等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
又一群爵士乐时代追梦人
作者: 余登秀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感官享受   物质享受   主人   爵士乐时代   幻灭   美国梦  
描述: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美国特定历史时期里所呈现出的诸多典型特征,所以被誉为“爵士乐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优秀的“编年史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主要作品中,《伟大的盖茨比》(1925)和《夜色温柔》(1934)更加典型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喧嚣浮华的20年代,而《夜色温柔》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凄婉动人的情节、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所蕴涵的作家的深邃思想而更耐人寻味。以男主人公迪克·戴弗与其妻尼科尔·华伦和女影星罗丝玛丽·霍伊特之
< 1 2 3 ... 1683 1684 1685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