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不如归》来看德富芦花的审美意识
作者: 刘晶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传统美   自然美   疾病  
描述: 《不如归》是德富芦花第一部长篇小说,笔者想通过《不如归》这部作品来研究德富芦花的审美意识。小论试图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服装的分析来窥见芦花传统的审美意识,并且通过分析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海边的情景,来论述作家对自然的审美意识。首先,通过浪子的形象能够看出作者的审美观。德富芦花创作了一个身穿和服并患有肺结核的古典美人的形象。浪子因为疾病而显得越发美丽。在日本的文学史上,美女通常和疾病是有紧密的关联的,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纵观小说全篇,疾病一直贯穿始终,这说明作者深受日本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而另一方面
浅析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
作者: 肖颖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流思想   爱情主题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史上的泰山北斗,影响巨大。他是现代文学中的一只奇葩,不仅有相当出色的文学艺术造诣,还夹杂了许多丰富的文化质素,其小说中离奇的情节、感人的爱情和生死离别的场景深深的感触着广大读者,读金庸的小说,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一种意态盎然的永恒生命力的冲击,受到作家敏锐的哲理的强烈感染。这里所要论述的就是把金庸作品中具有个人特色和独特魅力的爱情主题、主流思想、女性形象及文化意蕴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分析。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他者形象
作者: 魏娜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形象   自我形象   严歌苓小说   身份认同   拯救  
描述: 著名美国华文文学作家严歌苓先后创作了《天浴》、《少女小渔》、《扶桑》、《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寄居者》、《金陵十三钗》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小说故事性强,文笔优美,雅俗共赏,备受欢迎。由于严歌苓的留美背景和国际性的视野,她的小说题材多样,小说人物中出现了很多外国人,有美国人,也有日本人。这些外国人表现出了与中国人不同的异质形象——他者形象,显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这些异国异族形象折射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写作者本人及所在民族、国家自身的形象特征。从跨种族、跨文明的视域研究他者形象可以加深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唱段研究
作者: 程晓英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段音乐   歌剧   《野火春风斗古城》   金环   女性形象   演唱技巧  
描述: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金环唱段有力地刻画了金环的内心世界,塑造了金环的艺术形象。金环唱段不但深刻揭示了金环这个人物的性格,也体现出了这部歌剧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金环唱段作为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剧中具有重要的音乐结构意义和艺术表现意义,是该剧作为“民族歌剧”及“红色经典”歌剧最主要的表征;金环形象展现出了“革命者形象”与“女性形象”的有机统一,体现出了多种文化形象的复合,具有多元文化意义。把握金环艺术形象的塑造,更加有利于在艺术表现中进行角色的二度创作。金环唱段的演唱需要分
论《海盗》兼及拜伦自由反叛之英雄气质
作者: 马勇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拜伦式英雄   自我重塑   爱情的找寻   经典性解读  
描述: 《海盗》作为组成“东方故事诗”的重要作品之一,非常鲜明、集中地表现了拜伦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以及其自由和反叛的精神气质。它写于青年拜伦人生中最踌躇满志同时也是思想与诗艺均届达成熟的时期,其中折射出他自己的影子,同其它5部故事诗一样,塑造了印证着诗人鲜明个性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形象——康拉特。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这一英雄形象,拜伦重塑在成功中迷失的自我;而诗篇中的女性形象——诗意的曼道娜与叛逆的格娜拉,也从另外的角度参与塑造这一英雄,或者说,通过她们来梳理诗人经历的各色爱情形式,憧憬自己心中完美的爱情理想。读《
通往视域的言说:现代电影中的杜拉斯
作者: 李岑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电影   杜拉斯   电影叙事   声音叙述   女性  
描述: 杜拉斯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进入人们的视野,她的文学作品以及她创作的剧本得到一些导演的青睐,被拍成的电影也获得很高的声誉。她和阿伦·雷乃合作的电影《广岛之恋》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让·雅克·阿诺根据她晚年小说《情人》改编的同名电影《情人》更是让杜拉斯的名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被这个小个子女人的无限力量和神秘魅力以及她的超越世俗的道德价值观震撼。如果说由其它导演改编而来的电影表现出了杜拉斯的独特魅力,那么她自己导演的作品,才是她真实情感欲望和脱离社会世俗理念的张显,而她对电影表现力和表现内容的独特认知,更
闽南入冥救亲戏曲研究─以泉腔、莆仙戏《目连救母》为例
作者: 李育真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八木天线   入冥戏   三大法人   八频天线   入渗   卜瓦松回归模式  
描述: 本論文論述《泉腔目連救母》與《莆仙戲目連救母》中所建構的三界場域─地獄、人間和天界,並解析存在於三界之中的冥吏、神佛與眾生的形象。這兩部戲曲所建構的三界場域相當完整,特別是地獄的形象莊嚴不容侵犯,兼之森冷可怖,具有警醒世人切莫為惡的功用,建立起三界中公正無私的最終審判場所。這兩部戲曲在舞台上塑造了眾多凡塵俗世間的人物,本論文還著重討論劇本中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形象,展現小人物在現實生活嚴酷考驗下的無奈,並論述劇本中的「惡人惡狀」和以「劉氏」為代表的女性形象。本論文也介紹兩部戲曲中所描寫的天界神佛,如:佛祖、觀
当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性别意识研究
作者: 周妍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娱乐节目   性别意识   男性   女性  
描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视媒体主要是宣传教化的工具,而其娱乐消遣的功能处于从属,甚至被忽视的地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电视传媒从传统的严肃说教方式走向休闲娱乐的方式,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关注。现如今,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广泛性和普及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逐渐成为人们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而且对于大众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性别意识与价值判断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组
革命·历史·电影:对陆、港两地电影中的辛亥革命之比较研究
作者: 李响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大陆   香港   比较研究   辛亥革命  
描述: 本文从比较大陆和香港地区电影中的辛亥革命为出发点,探讨了若干问题,本文由五部分组成。一,绪论,此部分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在不断丰富,陆港两地电影中的对此也有不同的表现,提出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这种不同、探讨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二,从对“革命”一词的释义开始,比较大陆和香港两地在电影中对“革命”的不同理解和表达,大陆地区多比较正统,香港地区则包含有反思和质疑。三,以电影中孙中山、革命者、女性的形象为出发点,探讨两地在塑造人物时的不同特点,大陆地区人物普遍高大全,香港则具有平民化的特征。四,从影视视听语言的角度
《吟风阁杂剧》人物类型研究
作者: 李茜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情感   人物类型   根源  
描述: 清中叶著名短剧集《吟风阁杂剧》,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短剧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作者杨潮观赢得了声誉。《吟风阁杂剧》由三十二出相互独立又完整的短剧组成,继明代徐渭《四声猿》确立短剧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后,成为了短剧的集大成之作。本论文从戏剧人物入手,对《吟风阁杂剧》的人物类型进行全面研究。绪论部分对《吟风阁杂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其成就和不足,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即人物类型。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吟风阁杂剧》人物进行分类,分为官员形象、女性形象、文人形象、“小人物”形象四部分。第
< 1 2 3 ... 1665 1666 1667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