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17 条
-
加拿大的《红字》——尼诺·里奇和他的《圣徒传》
-
作者:
姚英华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资本主义发展
圣徒
美国作家
加拿大
美国社会
长篇小说
19世纪
诺贝尔文学奖
丁梅斯代尔
-
描述:
一、简介《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曾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列人“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书目”。小说虽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她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小说《圣徒传》是加拿大作家尼诺·里奇的处女作
-
施蛰存与爱伦·坡
-
作者:
许希阳
来源: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怪诞
爱伦坡
施蛰存
-
描述:
施蛰存与爱伦坡两位作家都醉心于怪诞主题的文学创作。从创作渊源上看,施蛰存承认曾耽读爱伦坡的小说和诗,早期写过模仿之作。但笔者认为,只有当施蛰存的两个文集《梅雨之夕》和《将军的头》完成以后,其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之时,两位作家才开始了真正的对话与交锋。本文试图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方法探讨两位作家小说中的怪诞的生成与表现。论文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超自然的美、变态的爱欲、死亡这四个方面层层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中的怪诞主题。
-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性格特征
-
作者:
罗红伟
来源:
甘肃农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黛玉诗词
性格特征
-
描述:
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以一等天才的艺术笔触,精心打造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生活在诗一样环境中的林黛玉同时也是诗的化身,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用诗抒发欢乐与爱情,更用诗表示抗议和叛逆。诗歌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表现了她孤傲不阿的人格,也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本文从分析林黛玉所作的诗词入手,着重探讨作为她生命主旋律的叛逆性格;她迫于不幸身世遭遇及恶劣环境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特点,她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格以及天真笃实、待人宽厚、处事谨慎的性格特点,从而论证了她性
-
以家庭为题材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情况概述
-
作者:
艾丽辉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家庭小说
家庭小说
明中叶以前
-
描述: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
-
试论《红楼梦》中妙玉形象的红悲剧意味
-
作者:
朱东华
杨燕
来源:
红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
妙玉形象
《红楼梦》
命运
悲剧意味
悲剧女性
李希凡
曹雪芹
外人
相对
-
描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不同的悲剧女性形象。其中妙玉的命运可以说是“悲剧中的悲剧”。但相对来说,人们对妙玉的研究比较少。在1995年以前,有关妙玉的专题论文不多,其中张锦池的《妙玉论》是最有份量的一篇。1995年以后,妙玉的专题论文才开始多起来,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李令媛的《妙玉“云空未必空”》(1995年)、李希凡的《“槛外人”的“槛内”情——妙玉》(1996年)、薛瑞生的《恼人最是戒珠圆——妙玉论》(1997年)、陈心浩和季学原的《妙玉:妙在有欲》(2000年)以及张庆民的《论(红楼梦)中的尼姑观
-
试论林黛玉的精神美
-
作者:
王志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红楼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薛宝钗
贾宝玉
香菱
林黛玉
精神美
大观园
曹雪芹
宝黛爱情悲剧
西施
-
描述: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
-
潘金莲与王熙凤性格之比较
-
作者:
罗宪敏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性格系统
审美意识
人物性格
王熙凤
思维方法
性格结构
西门庆
潘金莲
曹雪芹
-
描述:
《金瓶梅》里的潘金莲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体态容颜、性格表象、遭际命运都颇为相似的两位女性形象。她们都一样的身材嬝娜、眉目俊俏、机变乖觉、巧言善辩;一样的暴戾骄悍、淫邪奸恶、刁酸狠毒、老辣无耻;一样的结局悲惨,或在夫亡家败后被赶出家门,横死刀下,或在家族衰败后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但是,这两个外在表征相同的人物,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内涵。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她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性格系统,其性格结构的要素不同,方式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也不同,表现出了作者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审美意识。可以说,从潘金莲到王
-
明珠的瑕疵与明珠的陨落——谈雨果美丑对照原则下的爱斯梅哈尔达
-
作者:
宋何勤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选择
爱斯梅哈尔达
巴黎圣母院
爱情悲剧
雨果
对照原则
克罗德
加西莫多
美丑对照
女性形象
-
描述:
爱斯梅哈尔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精心塑造的一个妩媚、纯洁、善良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有超凡脱俗的外貌,而且有着乐于助人、敢于反抗等优良品性。故历来评论都认为她是雨果笔下“形体和内心高度和谐统一的美的形象”,“是黑暗中世纪的一线光明,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与此同时,在谈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时,通常只涉及她与加西莫多在外形上的美丑对照,与克罗德、法比等在心灵上的美丑对照,而极少谈及她自身的内外对照,以及自身心灵上的前后对照。由于对她的性格分析缺乏全面的观照,因此对她的悲剧根源的研究,往往
-
作家加明星推出《新乱世佳人》
-
作者:
小溪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蓓佳
范小青
苏童
苏州古城
乱世佳人
汤镇宗
策划制作
恬妞
汤镇业
余秋雨
-
描述:
正在苏州古城拍摄的《新乱世佳人》引人注目之处不仅仅在予港、台明星恬妞、汤镇业、汤镇宗、邱月清的加盟,更在于片背后一批实力强大的策划制作人:来自宁、京、沪三地的作家、评论家。编剧由黄蓓佳担任,作家范小天马中駮任总导演,余秋雨、陈汉元出任总顾问,王朔、苏童,范小青等为此剧策划。该剧讲述的是本世纪三四十年,战火连年,江南名妓董小宛和才子冒辟醒两大家族后代悲欢离后的故事。刻划了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中,一个集中国的传统美德、智慧及生活复杂性于一身的东方女性形象,反映
-
全球观念下的文化视野——论王韬的文言小说
-
作者:
党月异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言小说
文化视野
王韬
全球文化观念
-
描述: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 ,一部分中国人逐渐形成完整的全球文化观念。王韬全球文化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较早接触西方文化和游历西方国家的经历。在这一观念指导下 ,王韬的三部文言小说呈现出全新的文化视野 ,主要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文化的启示 ;中西文化观照中的民族自豪感、平等意识与爱国思想 ;中国人希望认识世界畅游全球的迫切愿望和异域见闻录 ;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国女性形象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