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是匈奴人赶走来自中国西域的欧洲人吗
作者: 刘东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西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史料记载   古代中国   地中海   新疆地区   考古发掘  
描述: 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金布塔斯提出了印欧语族(现代欧洲人的祖先)起源于南俄大草原的观点。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纳兰扬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印欧语族起源于古代中国西域以及周边的广大地区。这个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显示印欧语族中的吐火罗人与克罗马农人均曾在今新疆地区繁衍生息数千年。库车9世纪佛教壁画:左边是青眼赤须、眉骨粗硕的吐火罗供养人,与右边有着优雅地中海式容貌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广告与性别观念的维持
作者: 张真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观念   行动者   社会结构  
描述: 本文由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媒体、厂商、广告从业者、普通大众间引起的反应,说明广告与性别主流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这种共谋与社会结构及社会结构施加在行动者身上的配置有关,但广告业及其行动者也不能推托整体作为加固既有观念的社会条件的责任。在结构的松动中维模呈现了广告业的老态,包括直接呈现出来的同质化广告。事实上性别歧视广告甚至与广告实务操持上的怠惰有关,认为广告有义务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并不合适,在结构松动及创意欲望中产生的广告业的行动者实践才是值得期待之处。
“钗黛合一”与史传文学中的合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认为:《红楼梦》文本中的“钗黛合一”显指在揭示人物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判词”里,将最主要的两位女性宝钗黛玉合二为一,一图一咏。应受史传文学中人物合传的影响,是作者的史学思想史家情怀在作品中的具体反映。 上世纪20年代,在时人争论《红楼梦》中钗黛优劣高下之分的大背景下,俞平伯先生首次提出了“钗黛合一”的见解,在红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理解钗黛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是“20世纪红学研究的一大发现”①。应当说俞先生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用意是为了弥合平息红学界中长期存在的拥林派与拥薛派之间的矛盾纷争,有调
《简·爱》:出凡而非凡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一个相貌平常的女性,她的魅力历经百余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人们更多的是探究她的独立,自尊及极具反抗意识的内蕴,常忽略了她身上凡与不凡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家在平凡的相貌中体现了优美的人性,在平常的品格中酝酿了高尚的情志,在一般的头脑中孕育了非凡的智慧。不但让人凡心感动,而且令人震撼,小说的魅力由此扩展,无限拓伸。 《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19世纪的文坛,它以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它之所以经典,是在于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人生解读
作者: 解英兰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诱惑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内心渴望   道德制约   外部舆论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爱米丽和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源再探
作者: 刘娟   王晓凌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维护  
描述: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与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通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作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和封建礼教固然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她们自身的思想局限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她们思想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她们的反抗都有着主动维护旧传统观念的特点,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更使她们的命运格外的悲惨。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上)
作者: 许祖华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小说   文本特征   文化内涵   情节母体   题材的特指性   艺术体式  
描述: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家族小说往往蕴涵了伦理文化、
浅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的性格组合
作者: 吴国富   来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圆形人物   红玫瑰与白玫瑰   性格组合   社会化角色人格   私人化角色人格   佟振保  
描述: 本文阐述张爱玲在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改变以女性形象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异乎寻常地以男性为故事情节的发散中心,集中笔力,突出地塑造了佟振保这一人物形象。并且,运用"性格组合"与"叙事策略"相关理论,分析佟振保"社会化角色人格"与"私人化角色人格"的分离,阐释他表现出的诸如信守秩序但经常越轨、有意攀升却自甘堕落、外表自律而内心猥琐的性格组合;同时,适度分析小说运用全知视觉、限知视觉和"参差的对照"三种叙事策略多层面塑造"圆形人物"性格的作用。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张爱玲的小说并非只有"苍凉"的悲剧性风格
环球街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环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日本的离婚仪式 季春鹏 正午时分,日本东京著名景点浅草寺的二天门前,游客进进出出,一如往日的热闹。 几台摄像机正在忙前忙后,一对青年男女从二天门出发,走过人行横道,来到小巷里等候多时的两辆人力车旁。不明所以的几位路人好奇地停下脚步,小心猜测着正在拍摄哪部电视剧。其实,这是一对即将劳燕分飞的夫妇。 登上人力车,在车夫的带领下,这对夫妇开始了“别开生面”的离婚旅程。 这是由一位叫做寺井广树的日本人策划发起的“离婚仪式”。寺井告诉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参加友人的
枪炮与玫瑰——谈马堡中有关身体的油画作品
作者: 杨卫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曲同工   枪炮   油画作品   身体   玫瑰   摇滚乐队   女性形象   组织结构  
描述: 读马堡中这批有关身体的油画作品,总能使我想起美国那个名为“枪炮与玫瑰”的摇滚乐队。这不仅因为马堡中这批有关身体的油画作品在语言感觉上始终透着某种金属般的质感,更因为他对画面的组织结构——他将各种战争武器与女性形象并置在一起,完全就像是“枪炮”和“玫瑰”的视觉组合。我甚至觉得马堡中这批有关身体的油画作品都可以作为“枪炮与玫瑰”乐队的招贴画,尽管这并非马堡中的原意,但它们之间所演绎出的那种异曲同工的妙趣的确有些让我惊讶,以至于使我再次理解了“人的感觉是可以相通的”那样一个命题。
< 1 2 3 ... 1644 1645 1646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