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简·奥斯丁到乔治·艾略特
作者: 王亚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英国   19世纪   女性形象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有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她们笔锋犀利,言语睿智,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一反男性作家笔下的温驯柔弱、多愁善感的天使模式,表现出女性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这篇文章试图从她们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一作家群的女性意识在历史纵向上的一个演变过程。 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主要探讨19
19世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周莉莉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中国女性形象   中美两国   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   19世纪  
描述: 自1784年中美两国人员开始有贸易上的往来之后,来华的美国人数量日益增多,美国传教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1830年2月,作为首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美国公理会教士裨治文开启了美国
19世纪法国女中音咏叹调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黎辉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咬字   气息   艺术表现   女中音咏叹调   19世纪   法国歌剧   教学运用  
描述: 女中音是一个比较稀有而且难以训练的声部。19世纪的法国歌剧中出现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女中音咏叹调,这些歌剧中的女中音角色与以往的有些不同,不再是年老的,阴郁的,更不再是男性角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角色的身份的转变,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风情、敢爱敢恨、个性分明。作曲家们为她们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咏叹调,这些咏叹调有着优美的旋律,诗意的歌词,剧情中还有激动人心的爱情。如《卡门》、《桑松与达利拉》、《萨福》、《迷娘》等等,这些歌剧从19世纪至今一直都是歌剧舞台上久盛不衰的优秀剧目,剧中的女中音角色的
埃德加·爱伦·坡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庄碧芸   来源: 吉林教育(综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德加   效果理论   为艺术而艺术   小说家   文艺评论家   女性形象   19世纪  
描述: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和以“激荡读者心灵,为目标的效果理论,是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人物。
酒神的女祭司——从尼采美学看海达·高布乐
作者: 叶新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采   祭司   美学   女权主义   19世纪   女性形象   酒神   戏剧作品  
描述: 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海达·高布乐》中的女主人公海达,自问世至今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该剧首演之时,是19世纪和20世纪更迭之际,女权主义的呼声还只是空气中的一丝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悲剧形象浅探
作者: 张琼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茶花女》   玛格丽特   悲剧成因   浪漫主义   悲剧人生   19世纪   女性形象  
描述: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悲剧人生催人泪下,历代以来,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寻找她的悲剧成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方向找到导致她悲剧的根本原因,她自身的人生
国际艺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经哀弱   现代艺术博物馆   创作时间   当代艺术   现代绘画   神经衰弱   女性形象   19世纪   精神疾病   博物馆建筑  
描述: 的博物馆建筑由日本设计师Yoshio Taniguchi设计,展览空间是原来的两倍,6层楼共有约630000平方英尺的展览面积。新的建筑耗资4.25亿美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馆已经有75年的历史,这次重修之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加强对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图1)
大自然的女儿——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与嘉尔曼形象分析
作者: 刘平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郎   浪漫主义文学   女儿   形象分析   大自然   女性形象   19世纪   传统文学  
描述: 19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里,出现了一批为数不少且形象鲜明的自然女性,如:爱斯梅拉达、嘉尔曼、阿达拉、高龙巴等.她们不是传统文学中描绘的女性形象,或柔情似水,或热情奔放,或野性难驯,或善良纯真,但无不具有超凡的美貌和扑面而来、清新自然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其中.两位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嘉尔曼,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女性形象画廊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第一段]
民族性的表达: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
作者: 朱剑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俄罗斯   民族性   艺术史   画派   19世纪   音乐家   巡回展览  
描述: 19世纪是俄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一大批文豪、音乐家、剧作家和画家横空出世,使俄罗斯的艺术天空群星璀璨,辉耀千古,这时期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就达到了俄罗斯绘画史上的高峰。该画派在创作思想上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为指导,真实地再现俄国的社会生活,这种明确的现实主义理论与政治色彩,控制了当时俄国的艺术走势。巡回展览画派从1870年正式成立到1923年结束,53年间共举办过48次展览,每次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每次展览都有出色的作品问世。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展览画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创作题材广泛,
加拿大的《红字》——尼诺·里奇和他的《圣徒传》
作者: 姚英华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资本主义发展   圣徒   美国作家   加拿大   美国社会   长篇小说   19世纪   诺贝尔文学奖   丁梅斯代尔  
描述: 一、简介《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曾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列人“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书目”。小说虽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她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小说《圣徒传》是加拿大作家尼诺·里奇的处女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