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女中音咏叹调在教学中的运用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15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黎辉辉
【关键词】 咬字 气息 艺术表现 女中音咏叹调 19世纪 法国歌剧 教学运用
【摘要】女中音是一个比较稀有而且难以训练的声部。19世纪的法国歌剧中出现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女中音咏叹调,这些歌剧中的女中音角色与以往的有些不同,不再是年老的,阴郁的,更不再是男性角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角色的身份的转变,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风情、敢爱敢恨、个性分明。作曲家们为她们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咏叹调,这些咏叹调有着优美的旋律,诗意的歌词,剧情中还有激动人心的爱情。如《卡门》、《桑松与达利拉》、《萨福》、《迷娘》等等,这些歌剧从19世纪至今一直都是歌剧舞台上久盛不衰的优秀剧目,剧中的女中音角色的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2010
【导师姓名】王磊
【分类号】J616.2-4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浅谈工笔绘画中女性形象的衍变 作者:蔡舒颖 年份:2016
- 2、草原题材油画作品中蒙古族女性形象之美 作者:姜永强 年份:2013
- 3、《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邢蕾 年份:2015
- 4、浅析二胡作品《洪湖主题随想曲》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作者:彭园程 年份:2011
- 5、论张爱玲文本创作的特异空间 作者:唐明明 年份:2017
- 6、《鬼乡》与《金陵十三钗》艺术表现的比较 作者:彭婷婷 年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