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黑人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37 条
-
重塑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慈悲》
-
作者:
郭新利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自我意识
重塑
黑人女性
母爱
姐妹情谊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都在为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悲惨地位呼吁,抗争。在白人作家的笔下,黑人女性总是一成不变地被描述成忠诚老实的黑人保姆、繁殖机器、懒惰的社会福利寄生虫,以及淫荡的妓女。这些负面形象使得黑人妇女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试图以黑人女性视角分析这几位女性分别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阶级偏见等压迫下各自的形象和她们的情感经历,揭示了与白人笔下传统形象完全不同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她们勇敢地追求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追求自我,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崇尚独
-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
作者:
修树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政治
文化伦理
黑人女性
伦理
四重维度
莫里森
-
描述:
本文的中心概念是伦理。“伦理”是指人或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形成的天然的关系、秩序或结构。伦理的演变是随着“人”的概念的本质内涵的演变决定的。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人”的本质内涵主要经历了“自然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变迁,因此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维系的基础不同,伦理在历时的角度上可以分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和“文化伦理”等。在共时的角度上,按照人与人之间所处的背景不同,其关系所涉及人们生活、活动的侧重面不同,人们之间的伦理又可以分为“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等。文
-
佐拉.尼尔.赫斯顿对艾丽丝.沃克的影响力研究:以《他们眼望上苍》和《紫颜色》为例
-
作者:
张春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黑人文化传统
呼唤
佐拉.尼尔.赫斯顿
黑人女性
应答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都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女作家。赫斯顿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家。她在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美国黑人妇女遭受双重压迫的生存困境,并积极探索其获得解放的有效途径,这一发现唤起了世人对黑人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同时,她将大量的黑人民俗元素融进自己的小说创作,挖掘其潜藏的文化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真实再现了美国南方黑人民众淳朴、自足的生活。书写了健康的黑人形象,彰显了黑人文化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主流文化的独特魅力,表现了作者对黑人文化的热
-
《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刘燕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主人公
女性作家
种族歧视
紫色
黑人女性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
生存环境
-
描述:
《紫色》是美国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作者塑造了一个生存在父权制压迫下并长期生活于苦难之中的黑人女性形象。故事发生于奴隶制度被废止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南部。虽然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仍备受种族歧视的困扰,作为美国公民的真正权利与尊严远未实现。黑人女性更是生存在种族歧视与粗暴的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之下。失去父
-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崔东琦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迪伊
黑人女作家
美国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
白人社会
形象分析
白人文化
黑人文化
艾丽斯·沃克
民权运动
-
描述:
引言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首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是美国黑人文学和女性文学的领头人物,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艾丽斯·沃克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个黑人佃农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亲身经历了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歧视以及求生的艰难。严酷的生活条件赋予了她极强的反叛精神
-
从《紫色》中黑人女性形象探析沃克的“妇女主义”
-
作者:
蒋会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黑人女作家
经济独立
《紫色》
黑人女性
黑人小说
威廉·福克纳
黑人男性
男权主义
马丁·路德·金
-
描述: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无论在权势、地位还是思想、政治等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制定法律、统治国家、维持秩序,甚至发动战争。女人永远处于被支配地位,即使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历史舞台上也只是优雅的点缀或者惊鸿一瞥、灵光一现。男人往往与权力、金钱
-
历史的伤痛与反抗的弥合: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任丹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民族
混血
托妮·莫里森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白人社会
寻找自我
白人文化
美国黑人
黑人男性
-
描述:
在诸多白人作家的作品中,黑人女性往往以定性的女仆形象出现,她们能吃苦,努力讨好白人主人的喜欢。早期的黑人男性女性作家,热衷于描写那些温柔美丽的混血姑娘,表现她们得到白人社会认同的艰难。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都显得无足轻重,很多优秀的黑人男性作家关注的是在种族歧视和经济压迫下的黑人男性。男性以他们惯有的优越感有意识地忽视女性群体,这也是一种趋势。直到莫里森在文坛上的出现,打破了黑人小
-
托妮·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形象的重塑
-
作者:
崔淑丽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白人
托妮·莫里森
重要地位
黑人女性
文学成就
作品
女性形象
当代文坛
-
描述:
托妮·莫里森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她祖籍非洲,属于非裔黑人女性。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她的家乡——美国俄亥俄州的钢城洛罩恩。1931年,莫里森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黑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是白种人家中的女佣,然而家庭的平凡并没有造就莫里森的平凡,莫里森通过非凡的努力,终于以黑人女性文学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
精神生态视阈下《宠儿》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籍琰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情节
《秀拉》
精神生态
托尼
黑人女性
《宠儿》
普利策文学奖
《所罗门之歌》
白人文化
莫里森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1970年,莫里森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之后她又相继创作了《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爵士乐》等作品。其中《宠儿》是她文学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不仅为她赢得了1988年的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也让她在1993年
-
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形象的重构
-
作者:
丁涵
高文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黑人女作家
赫斯顿
女性意识
新黑人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
珍妮
-
描述:
赫斯顿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是美国众多黑人女作家中争议颇多的一位。她有谜一样的人生,让人无法解答。她一生都致力于黑人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保护,《他们眼望上苍》是她毕生四部小说之一,也是她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打破了男性主导文学世界的传统,标志着黑人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在黑人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成为世界公认的黑人文学经典。它在打破美国黑人文化歧视、振兴黑人文学的过程中意义非凡。
<
1
2
3
...
17
18
19
...
22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