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黑人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37 条
-
解读莫里森笔下女性人物的传统与叛逆
-
作者:
翁珲珲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叛逆
传统
黑人女性
-
描述:
作为一个非洲裔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关注着本民族女性的命运,因为她深深知道,她与小族裔黑人女性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关注她们的命运就是在关注自己的命运。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非洲裔美国人一直受到种族主义的困扰,而作为黑人女性更是受到种族和男权的双重压迫。在面对双重压迫时,黑人妇女表现出不同的念度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取向。有的黑人妇女在压迫下完全丧失自我,抛弃并割裂了与本民族的联系;有的黑人妇女则陷入了更深的传统的囫囵,不思进取,逆来顺受,以放弃尊严作代价换取生存空间,她们成了囿于传统的代言人。
-
白人主导文化下黑人女性两种响应之对比
-
作者:
周珊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黑人女性
响应
白人主导文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宠儿》和《所罗门之歌》已经成为她的两部家喻户晓的小说。然而,发表于1970年的《最蓝的眼睛》则代表着她最早期的作品。在展现长期倍受白人和男性压迫而失语的黑人女性的苦痛和挣扎方面,这部小说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影响力。 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着重刻画在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强大冲击之下,黑人女性痛苦的精神磨砺和复杂的心路历程。尽管许多评论家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分析书中众多女性人物对白人主导文化的消极回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幸命运,本文作者则
-
托妮·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主体性与民族性的建构
-
作者:
蒋欣欣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托妮·莫里森
黑人女性
民族性
-
描述: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评论界对莫里森的关注同她相继推出的作品相映生辉,运用各种批评理论、研究方法写成的专著、论文纷涌而出。据陈法春考证,目前,以英美为主的西方莫里森研究正向纵深发展,主要有六个焦点问题。而国内莫里森研究仅始于90年代初,尤其是在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零星的评论文章才见诸于世。国内不乏运用各种批评理论对莫里森的小说文本进行解读者,但总体说来不如西方莫里森研究深入、系统,尤其是其作品和访谈中表现出来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关注莫里森创作中的黑人女性形象,深入探讨黑人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与建构、女性群体主体性的建构历程等问题,并结合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阐述莫里森一贯的创作主题,即探讨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性与唤醒黑人民族性的交互作用。本文构思新颖,填补了国内莫里森研究中尚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对其著作进行贯穿解读的空白。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发展,而且本文所论述的黑人女性与黑人民族从边缘向中心递进的非殖民化进程,可为我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反霸权斗争提供参考。
-
《紫色》中黑人女性的形象剖析
-
作者:
黄晓鹤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丽丝·沃克
《紫色》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爱丽丝·沃克作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此行业领域当中具有着相当的代表性。《紫色》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所表述的内容就是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通过故事情节的描写,该作品生动地刻画出了黑人女性身处于极其恶劣环境下所进行的顽强抗争的形象。而爱丽丝·沃克本身又是一名女权意识的代表作家,因此该作品当中所反映的主体依然具有着浓烈的女权意识以及黑人女性面对恶劣生活的人生态度,所要凸显的就是一种生命观内涵,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该小说当中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亦可成为进一步深
-
试析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赵婕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独立
形象
黑人女性
解放
-
描述: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自己的小说之中,以自身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大量的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表达出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展示出了黑人女性各自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特点,刻画出了黑人女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
创伤·种族·爱——《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陈晓庆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吧
这伟大的世界》
黑人女性
种族创伤
科伦·麦凯恩
-
描述: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科伦·麦凯恩的扛鼎之作。在这部长达四卷的小说中,麦凯恩通过对黑人女性人生和内心冲突的对照式叙述,成功摹写了背负着种族创伤的美国黑人女性群体所历经的普遍焦灼、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最终取得心里宁静的成长过程。作品透过文化和创伤叙事不仅细致地展现了美国黑人文化在主流的白人文化语境中艰难存在的现实,同时也成功地表达了黑人群体构建民族身份和实现自我认同这一历久常新的文化母题。
-
略论《宠儿》中三代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贾丽婷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奴隶制
自由
觉醒
黑人女性
《宠儿》
-
描述:
通过深刻分析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中的三代黑人女性形象、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以及三代黑人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逐步增强,揭露了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使人们意识到:黑人女性必须始终坚持这种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彻底摆脱奴隶制和种族压迫,获得真正的解放。
-
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评《秀拉》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振华
田静
来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黑人女性
主体意识
莫里森
自我解放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秀拉》是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成功地塑造了夏娃、秀拉、奈尔等生动的黑人女性形象,并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她们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的艰难生活,及其各自寻求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文章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这三位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对黑人女性解放运动的潜在导向作用。
-
佐拉·尼尔·赫斯顿之谜——兼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形象的重构
-
作者:
嵇敏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话语自主权
黑人女性
珍妮
-
描述:
赫斯顿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她的一生构成了一串没有答案的谜。事实上,赫斯顿着力表现的是黑人文化语境下的黑人经验。在《他们眼望上苍》里,她让一位黑人妇女而不是男人独领风骚,使被遮蔽的女性自信与自强重新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一改美国黑人文学的性别模式,塑造出一个寻找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黑人女性。这部小说不仅打破了传统美国文学禁区,也为后来黑人文学整体振兴铺平了道路。
-
女性、家庭与文化: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主题解读
-
作者:
陈许
陈倩茜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侵蚀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黑人女性
家庭
-
描述:
托妮·莫里森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非裔女性作家,其作品着力描绘之前被忽略的非裔女性形象。在《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揭示了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中,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精神迫害,以及黑人文化的流失与自身价值的否定对于黑人家庭所带来的苦难。莫里森以一种崭新的角度向社会表达了黑人的诉求,在强势的白人文化社会里,黑人文化岌岌可危。本文通过分析佩科拉、杰拉尔丁夫人和克劳迪娅及各自家庭,从不同层面展示了文化侵蚀造成的创伤,呼吁黑人同胞在追求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力时,不要遗失宝贵的黑人文化。
<
1
2
3
...
13
14
15
...
22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