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启蒙语境下的形象选择:从茅盾笔下的两组形象谈起
作者: 苏奎   姜子   来源: 茅盾研究(第九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启蒙   重构   资本家形象   反思   女性形象  
描述: 是为了反思近代不彻底的启蒙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本家形象的塑造则是为呼唤现代社会最先进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启蒙入手重构启蒙。
“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澳大利亚现当代女性主义小说评析
作者: 方红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本形象   女作家   颠覆   重构   菲勒斯中心主义   “天使”形象  
描述: “天使”形象是典律文本中传统男性作家所创造的理想女性形象 ,它体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即被边缘化的女性应心甘情愿地接受强加在她们身上的各种社会角色。“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紧密联系
重构与颠覆:解读吕蓓卡
作者: 周淑茹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重构   颠覆   魔鬼   天使   吕蓓卡  
描述: 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她的小说《蝴蝶梦》中塑造了一个神秘女性吕蓓卡的形象。该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以我的眼光,想象、话说、解读吕蓓卡。并且认为吕蓓卡是具有比较明确的主体意识,崇尚独立,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女性形象。
颠覆与重构:论《女勇士》的华人女英雄形象
作者: 黄玉洁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人女性形象   颠覆   重构   女英雄   自由   《女勇士》  
描述: 女性形象,重构了被东方主义话语和男权掩盖的华人女性历史,颠覆了贬抑性的华人女性形象。作品一方面追寻了中国传说和历史中花木兰、蔡琰等女英雄的故事,另一方面发掘了华人移民史中勇兰等女性身上的反叛精神,在这
新时期以来萧红形象的重构
作者: 王琪玮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萧红形象   单一和多元   个体化形象   新时期   重构   民间化形象  
描述: 所隐含着的萧红形象,并探寻萧红形象的“重构”这个论题。通过对以往评价的再解读,尽可能地去“还原”萧红。通过对新时期以来萧红形象重构过程的考察,把握萧红形象重构的内在依据以及与这些内在依据相关的文学史
论麦卡勒斯四部小说中传统南方名门幻想的颠覆与真实南方的重构
作者: 徐莉娟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颠覆   重构   女权主义   卡森·麦卡勒斯   狂欢化   南方名门幻想  
描述: 》;并探讨卡森·麦卡勒斯对真实南方社会的重构。论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介绍卡森·麦卡勒斯的生平,简要介绍她的作品,文
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
作者: 周徐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新时期以来   祛魅   重构   消解   军旅小说  
描述: ,力求通过对于新时期以来30年军旅小说英雄塑造的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解析,揭示其在祛魅、消解、重构的三个阶段所呈现的样态类型、嬗变轨迹、人物特征,探讨价值与意义,反思局限与缺失。论文力求既以军人视角“同情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
作者: 伍明春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重构   独立性   抒情话语   女性形象   女性主题   女性主义   艺术个性   汉语诗歌   世界  
描述: 【推荐理由】翟永明是中国当代诗坛最具艺术个性的女诗人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她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巨大的语言活力和自觉的探索意识。《女人》组诗是翟永明的成名作,也是当代汉语诗歌的一部重要作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女人》组诗对于女性主题的抒写,既超越了那种小女子式的闺怨和感伤,也不同于男性诗人笔下的他者想象,而是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深入发掘幽暗而丰富的女性经验,苦心孤诣地塑造一个丰满、自足的女性表达主体。这个主体试图摆脱男权强势话语庞大阴影的笼罩,从而争取一种旨在重建女性话语空间、重新命名世界的独立性。
自我的解构与重构:辛迪·舍尔曼的视觉哲学
作者: 赵功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现代心理学   重构   视觉哲学   大众传播媒介   个人心理   女性形象   个体意义  
描述: 100年前,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声称"自我是个人心理宇宙的中心",表明对自我的研究业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中心议题.美国艺术家辛迪·舍尔曼通过扮演大众传播媒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所指的"自我"不仅是个体意义上的,而且还包括集体意义上的.也就是说她不仅是研究个人的自我,而且还是女性们自己感受到的与他人互动后产生的自我认识,这种自我认识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很多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其意图更多的是在探讨有关女性自我的根本问题.
作为革命/女性经典文本的《青春之歌》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关系   重构   青春之歌   十七年文学   林道静   经典文本   女性形象   性别气质   考察   阅读欲望   革命女性   空间   女性写作传统   历史主体   中国   研究视角   女性主体性   民族国家   性别角色  
描述: 在革命裹挟与自我抉择中完成了对传统女性性别符码的超越与重构,同时,借助空间与性别气质建构之关系,探讨革命如何提供了一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