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道德】搜索到相关结果 51 条
-
柔肩担道义: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阴山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教化
《三国演义》
道德
女性形象
理学
-
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崇德尤其是政治道德的倾向,这是通过虚构、改写等手法凸现的。这既有时代投影、文体的限制,也与小说的教化观念和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关,并对以后的小说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
浅析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
作者:
吴晓雅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勇敢
道德
性格弱点
忠诚
悲剧命运
-
描述:
苔丝是哈代塑造过的最好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个纯洁、美丽、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在不幸失贞之后,被冷酷的社会、腐朽的道德逼得走投无路,愤然杀人而自己被处死刑的故事。在强烈震撼痛惜之余,我们又
-
灵魂之语——解读乔治·艾略特的《亚当·贝德》
-
作者:
张雪
来源: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现实主义
道德
声音
乔治·艾略特
音乐
-
描述:
乔治·艾略特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在《亚当·贝德》中借助音乐艺术 ,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对比两个女性形象 ,使音乐这种客观载体披上了一层浓厚的道德外衣 ,展现了人物独特的个性魅力。
-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商业文化与女性文学
-
作者:
李婷
来源: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落
道德
传统
商业文化
错位
现代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商业的发展成为其城市最突出的特征,由此引起的文化、文学以及女性文学的相应变化也格外令人瞩目。传统道德的堕落,传统的伦理观念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对接错位,为当时的两位女性小说家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表达女性的思想与命运提供了多样的素材。
-
也谈宝贝作家与身体写作
-
作者:
孔炜灵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道德
宝贝作家
性爱描写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
描述:
“身体写作”是“宝贝作家”卫慧、棉棉创作的主要特点 ,宝贝作家所谓的“身体写作”是指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去经历生活 ,体验生活 ,然后把这种最本质最真实的经历和体验用文学的手段表现出来
-
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以前三部曲为例
-
作者:
张焕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
传统
前三部曲
夏目漱石
家族意识
现代
女性
-
描述:
众所周知,夏目漱石在其文学中,对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关注。在当今,这个主题也并不陈旧,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现代人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夏目漱石小说的主人公均为知识分子,在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社会转型期中,他们追求实现自我和精神自由,却历经彷徨,迷惘和痛苦。在前三部曲《三四郎》、《从那以后》、《门》,作者刻画出一批处于时代变迁中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向往自由,渴望解放。这些明治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关注日本社会的发展,他们不主张否定传统文化而一味地去模
-
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
作者:
蒋璟萍
来源:
中国德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状态
中小学
道德
礼仪教育
行为举止
现代语境
-
描述:
在现代语境里,礼仪既体现于一种道德精神状态,更体现于一种行为举止。礼仪是道德的外显窗口,美德是循礼的最高指向。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1年
-
全文:在现代语境里,礼仪既体现于一种道德精神状态,更体现于一种行为举止。礼仪是道德的外显窗口,美德是循礼的最高指向。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1年
-
道德·尊严·生存:河北梆子现代戏《秀色》解读
-
作者:
赵惠芬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梆子
尊严
合理性
道德
生存状态
质疑
伦理角度
女性形象
二十年
打井
-
描述:
陈家和根据铁凝同名小说改编的河北梆子《秀色》,甫一问世就引起人们热议,但争论的焦点却不相同,有点对焦不准。有的从道德伦理角度入手,质疑其对女性形象的表现;也有从剧作结构出发,质疑其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
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
-
作者:
陈弘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玩偶之家
道德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家庭伦理
女性形象
思想特点
易卜生戏剧
个人精神
-
描述:
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易卜生是一个妇女解放运动的热心倡导者,许多人甚至把易卜生的名字当作妇女解放的旗帜。然而,这位剧作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是没有他的读者们认识得那么清晰。易卜生即使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几年也没有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易卜生的整个思想特点: 1880年易卜生在写给德文翻译家卢德维希·帕萨尔格的信中曾说:“我笔下的一切虽然不一定都是我个人经历的,却都与我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我的每部作品的主旨,都在于使
-
苏青:谋爱不成的退守
-
作者:
蒋晓敏
来源:
书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苏青
上海
道德
生存
写作
人生
男人
日常生活
女性
-
描述:
关于苏青,人们一度囿于张爱玲评价的“伟大的单纯”,多论述她“充满生活情趣的热闹人生的, 世俗而无所顾忌”的一面,而我却认为,苏青始终如一的关心女性的实际生存地位、自觉地从女性角度观照人生百态,更值得女性文学研究者们大书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