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读爱丽丝·门罗的《办公室》——看加拿大新女性形象
作者: 李小莉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加拿大文学   女权运动   爱丽丝   新女性形象   一个女性   男权意识   “意识流”   门罗   诺贝尔文学奖   加拿大图书  
描述: 爱丽丝·门罗是20世纪加拿大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以短篇小说著称,享誉国内外。门罗生于1931年,驰骋文坛数十年,发表小说百余篇,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文学总督奖及加拿大图书奖、文学新秀奖和加澳文学奖,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办公室》这篇小说是门罗较早期的作品,是她1968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集《快乐阴影的舞蹈》中的一篇。这部小说集于发表当年荣获加拿大文学总督奖。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门罗关注女性、关注女权运动,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一个个都承载着时代的色彩,饱含着女性抗争的精神,
赛珍珠《大地》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封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阿兰   生活经历   文化传播   东西方文化   英美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   中国农民   中国女性  
描述: 一、引言1938年,《大地》(The Good Earth)因其"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是美国的女性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在国内大学本科专业文学教材上并没有提及本人,所以对很多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地》不是很熟悉,但赛珍珠对英美文学史的贡献是世人共睹的,尤其在对东西方文化方面的传播也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她被认为是东西文化传播的"桥梁"。赛珍珠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名誉及赞赏,这跟她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解析川端康成《雪国》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孙萌萌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新感觉派   人物角色   象征手法   《雪国》   劝服   日本著名作家   岛村   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  
描述: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雪国》等三部小说成功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不仅是本国,乃至世界都对他与他的作品充满浓厚的兴趣,并给出相应的评论。《雪国》仅是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其中一部作品。小说中主要描述了三次进入雪国的岛村,以此为主线,讲述岛村、驹子、叶子、行男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每个人之后的命运,每个人最后的结局也不相同,岛村最后离开了雪国。小说中也介绍了围绕岛村的两位女性,她们的性格明暗分明,而且她们都非常美丽,一个可以形容为宁静,一个则表现为凄凉。
哈罗德·品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创作思想研究
作者: 韩松晓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特   文学贡献   社会环境   哈罗德   人物形象塑造   早期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思想   男权主义   戏剧作品  
描述: 2005年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被哈罗德·品特摘得,评选者高度评价哈罗德·品特成功改变了20世纪戏剧舞台的面貌,肯定了品特的文学贡献及影响力。哈罗德·品特处在一个男权主义统治、女权主义崛起、政权主义色彩浓厚的创作背景之下,因而在不同时期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都传达着不同的创作思想。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与思想环境的影响,哈罗德·品特的剧作创作总是会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想与情感,尤其是在女性人物形
女性的挣扎 心灵的呐喊——《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张建群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历史地位   民族传统   托妮·莫里森   妇女解放运动   男女平等   《所罗门之歌》   小说家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托妮·莫里森,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罗伦城,自幼接受黑人民族传统及文化的熏陶。她毕业于霍华德大学,后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文学,获硕士学位。她长期从事着编辑和教育工作,是美国当今极有影响的编辑、小说家、教育家、戏剧家,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冲破男权藩篱的勇者:解读《庭院里的女人》
作者: 欧阳东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鲁   美国女作家   男权   传教士   女性伦理   庭院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  
描述: 女性题材影片《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改编自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46年创作的《群芳亭》,值得一提的是,赛珍珠于1938年凭借中国农民题材的史诗般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飘》中之斯嘉丽性格分析
作者: 张旸   赵清丽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女作家   时代背景   经典名著   生活   性格分析   内战   女性形象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英文小说《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创作的经典名著,中文含义为"随风而逝",于193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描写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代背景下的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斯嘉丽是小说中最光彩照人、生动鲜活的角色之一,性格具有多面性,她既平凡普通而又非同寻常。她平凡普通,是因为她如同众多少女的性格一样,热情开朗、多情浪
论海明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理解
作者: 段红燕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伯   男权文化   《老人与海》   女性角色   电报式   密执安   男女主人公   女性生存   全知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脍炙人口,特别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竟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的存在和衬托,同样完美地塑造了具有"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可是纵观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女性形象的存在,这也表明海明威在塑造男子汉形象、探索和关注男人的本能、价值和责任的时候,同样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慈悲》解读
作者: 张晓焕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洛伦斯   美国黑人女性   黑人女作家   蜕变过程   托妮·莫里森   世界文坛   心理创伤   精神分析   诺贝尔文学奖   黑人男性  
描述: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慈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经生活磨难的美国黑人女性的形象,正是由于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使得主人公弗洛伦斯逐渐在生活的磨难中学会坚强,懂得自己需要自信的支撑,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慈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黑人的觉醒、成熟到强大的蜕变过程。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坛颇受瞩目的黑人女作家之一,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
评奥尼尔剧作中女性的浪漫与悲剧形象
作者: 卢伟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尤金·奥尼尔   天边外   安娜   美国戏剧   影响深远   爱情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2),是美国戏剧的拓荒人,他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创作不但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的戏剧之父,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不少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将他列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