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搜索到相关结果 38 条
-
论海明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理解
-
作者:
段红燕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伯
男权文化
《老人与海》
女性角色
电报式
密执安
男女主人公
女性生存
全知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脍炙人口,特别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竟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的存在和衬托,同样完美地塑造了具有"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可是纵观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女性形象的存在,这也表明海明威在塑造男子汉形象、探索和关注男人的本能、价值和责任的时候,同样
-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慈悲》解读
-
作者:
张晓焕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洛伦斯
美国黑人女性
黑人女作家
蜕变过程
托妮·莫里森
世界文坛
心理创伤
精神分析
诺贝尔文学奖
黑人男性
-
描述: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慈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经生活磨难的美国黑人女性的形象,正是由于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使得主人公弗洛伦斯逐渐在生活的磨难中学会坚强,懂得自己需要自信的支撑,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慈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黑人的觉醒、成熟到强大的蜕变过程。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坛颇受瞩目的黑人女作家之一,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
-
评奥尼尔剧作中女性的浪漫与悲剧形象
-
作者:
卢伟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尤金·奥尼尔
天边外
安娜
美国戏剧
影响深远
爱情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2),是美国戏剧的拓荒人,他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创作不但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的戏剧之父,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不少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将他列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
-
爱丽丝·门罗及其创作简谈
-
作者:
天行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创作形式
加拿大
小说集
长篇小说
作品
门罗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
-
描述:
2013年10月10日,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诞生了,82岁高龄的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就此成为加拿大自1976年(加拿大出生、后来移居美国的作家索尔·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的首位获奖者,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次获此大奖的女性作家。诺贝尔奖委员会在评价门罗的创
-
《静静的顿河》三位女主人形象
-
作者:
陈德银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美学价值
娜塔利亚
叛逆者
男权中心
女性主义视角
肖洛霍夫
阿克西
诺贝尔文学奖
达丽
-
描述: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他凭借此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文中的三位女性形象,并探究根植于作家深处的男权中心意识,展现作品的美学价值。一、阿克西妮娅:对父权与夫权制的反抗在小说中从肖洛霍夫的创作目的来看,娜塔丽亚无疑是作者其极力维护的“正统,”形象,而阿克西妮亚则是作为一个“叛逆形象”出现的。阿克西妮亚的一生是受尽男性压迫的一生,在少女时期就遭到了自己生父的强奸,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
-
作者:
朱卫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门
黑人女作家
托妮·莫里森
女性主义视角
黑人女性
露丝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
彼拉多
-
描述: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名气,托妮·莫里森从一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就彰显出非凡的创造力及独特的创作风格,《最蓝的眼睛》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也可以算是一部代表作,自出版之后就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从1970年开始,莫里森一共创作了八部小说,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在文学界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
-
《青草在歌唱》中玛丽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艺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意识
青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命运
作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青草在歌唱》是莱辛的成名作,自1950年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赞誉。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分析《青草在歌唱》的白人主妇玛丽的女性形象,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探讨白人主妇玛丽女性命运和女性主义意识。多丽丝·莱辛以丰富的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并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还荣获了欧洲另外的文学大奖,如毛姆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烧马棚》
-
作者:
刘慧玫
来源:
新课程(教研)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福克纳
他者
美国南方文学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视角
代表作家
女性形象
男性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79-1963)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六百多个人物,其中有诸多女性形象。有评论家认为,从福克纳所塑造的不同女性角色来看,他是个
-
一朵落寞凋零的玫瑰: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
作者:
魏笑甜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权社会
美国南方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南方淑女
女性问题
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引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美国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成就突出,且因其善于将南方的历史记实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作为自己的不竭创作之源,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伟大代表,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个沉浮激荡的社会漩流中,其作品对女性问题作出了极多的描绘与关注。在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即规
-
灵与肉的变奏曲
-
作者:
吕巍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日本文学史
人物形象刻画
《雪国》
解读
女性形象
变奏曲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川端康成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充满了凄美的色彩,其代表作(<雪国>便是最好的的例证.在<雪国>中更多的是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来完成作者的这种创作理念的,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对驹子和叶子的描写,将这种美以一种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向我们传达出来,并且赋予她们以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本文试图从<雪国>中的两位女性形象人手来完成对作品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