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命运的囚徒:《绿房子》中的女性群像
作者: 任爱红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多角度   结构现实主义   西班牙   巴尔加斯·略萨   长篇小说   女性群像   女性形象   房子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结构现实主义大师"之称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乃当代西班牙语文学的代表人物。他采用新颖多样化的立体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拉美国家的社会现实。《绿房子》(1965)是继成名作《城市与狗》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曾获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作品以秘鲁北部城市皮
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作者: 滕金秋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性别歧视   托妮·莫里森   女性主义者   奴隶制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家的极大兴趣,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托妮·莫里森的黑人及女性身份,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和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及经历。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经典中黑人女性的刻板模式,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揭示种族
有男人的女人:解读《雨中的猫》、《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女性视角
作者: 陈周云   陶能为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迷惘的一代”   《乞力马扎罗的雪》   《雨中的猫》   解读   女人   男人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引言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众多“硬汉子”形象的创造者、“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小说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子”形象,他以经久不衰的文字魅力极力打造的男性世界深入人心,充分展示了创作的男性视角。而与他所创造的光辉男性形象相比,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则相形见绌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 ”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嘉南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作家   三部曲   妇女形象   艺术真实   马哈福兹   纳吉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殖民主义  
描述: 纳吉布·马哈福兹这位埃及当代著名的文学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青少年时代曾亲身经历了1917~1944年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要求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他向世界文学宝库献出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1956~1957)细腻而逼真地描写了动荡时代各阶层人民斗争中的不同心态,把当时埃及社会生活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通过对1952年埃及革命前一段时间现实生活的全面洞察,高度概括和提炼,把众多人物的几代人的生活变迁浓缩在三部曲中,从生活真实升
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美”与“悲”
作者: 姜楠   来源: 职业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民族   传统美   日本传统   人生观   民族特色   作品   女性形象   精神实质   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  
描述: 所谓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觉的美。——川端康成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作品
在底层发现善和美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黄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作家   小说文体   小说创作   人文情怀   长篇小说   小人物   底层社会   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  
描述: 段崇轩 偏居晋北一隅的青年作家王保忠,越来越受到了文坛和读者的青睐、喜爱。 近年来,底层文学成为一个声势可观、但又屡遭訾议的文学潮流。人们所以不满足于当下的底层文学,并不是说这样的文学不需要、不重要,而是觉得它局限在旧的写作模式中,譬如照相式的苦难展览、居高临下的理性批判、矫情造作的肆意美化等写作套路,遮蔽了底层生活的真实状态,看不到作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能力。王保忠无疑是一位地道的底层文学作家。他让我们感动和惊叹的是,在长期的生活磨砺和写作探索中,他以赤诚、宽厚、温暖的人文情怀,不仅表
诺贝尔文学花圃中盛开的东方奇葩
作者: 杨传鑫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诺贝尔奖得主   索因卡   戈迪默   文学创作   马哈福兹   泰戈尔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  
描述: 文章详细地阐述了7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亚非作家的共同特点及成就,认为他们为20世纪的世界文学增添了光彩,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说
作者: 皮尔·瓦茨伯格   曹航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时代   作品   人生   女性形象   战争   诺贝尔文学奖   遗世独立   女性人物   笔记本  
描述: 无论在现代文学史中,还是在当代文学中,多丽丝·莱辛都占有一席之地。她帮助我们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式。至今大概没有别的获奖者曾创作出如此丰富的作品。我们可以徜徉在她的那些琳琅满目、体裁不拘一格的作品之中。这些或鸿篇巨制或短小精悍的作品,都反映了千差万别的社会生活与人类活动,隐含着对类化和强权的不懈反抗。
控制离爱有多远
作者: 李晨   来源: 中国审计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里斯蒂   相信我   尤金·奥尼尔   SARS病毒   道家哲学   爱情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   社会与命运  
描述: 控制离爱有多远
论萧伯纳的女性观
作者: 李婧怡   孙媚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伯纳   社会意义   创造进化论   女性观   女性角色   莎士比亚   创作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生命力  
描述: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52个剧本,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至今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萧伯纳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性格的女性,这些女性角色似乎比男性角色更有感染力。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