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
作者: 顾韶阳   王丽艳   来源: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觉醒   《飘》  
描述: 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她的小说《飘》中 ,通过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中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 ,同时肯定了她们对南方社会的贡献 ,对她们的博爱无私和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表述了作者的观点——妇女应该走出家庭获得解放。
从王熙凤与郝思嘉看东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
作者: 卢珊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女性意识   觉醒   王熙凤  
描述: 的自信与才干三方面来分析,说明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女性意识在觉醒的初期都带有明显的相似性。
试析埃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李旭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叛   女性意识   觉醒   埃德娜  
描述: 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书中的女主角埃德娜.蒙特利尔本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渴望自由和爱情的新女性。她不满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和平庸的家庭生活而追求自我。婚后,她
压抑、觉醒、抗争--埃德娜·蓬迪里埃精神追求轨迹探寻
作者: 贺萍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压抑   抗争  
描述: 女性的命运、妇女的解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世纪的西方文坛,女性文学特别繁荣,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埃德娜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对自身存在有着种种觉醒及其觉醒后的抗争.
《紫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身份的认同
作者: 王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紫色》女性意识   身份认同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完美地继承了前面黑人女性作家的传统,将笔下茜莉塑造成了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茜莉成长历程的追溯,揭露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黑人女性如何重建
张爱玲《传奇》中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幻灭
作者: 廖健春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幻灭   抗争  
描述: 张爱玲在《传奇》中塑造了众多各具个性、命运悲凉的女性形象 ,挖掘出她们蕴藏的觉醒、抗争意识 ,揭示了她们女性意识幻灭的缘由 ,即“洋场社会”的浸渍、“夫权体制”的淫威、金钱“枷锁”的束缚
双性同体:女性性别的理想——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
作者: 王小航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特·肖班   觉醒   双性同体   性别  
描述: 凯特·肖班是美国十九世纪末女性作家。她的《觉醒》因其大胆揭示女性肉体及精神的觉醒而遭当时评论界猛烈抨击并被列为禁书,但后来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推崇。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书中女主人公的内心渴求和外在境遇并分析创作者肖班试图塑造一个具有双性同体人格的新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女性人物的独立意识
作者: 黄菲蒂   唐亚芳   来源: 东方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亦舒   觉醒   女性人物  
描述: 亦舒塑造了聪明睿智、自尊自强且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群像,这些女性在逐步觉醒的过程中建立起独立意识,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作品中女性人物塑造突破了传统模式,以独立为诉求,以自立自强为途径实现自我拯救。
“张一曼”到底有没有觉醒?——电影《驴得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俞香云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一曼   觉醒   《驴得水》  
描述: 张一曼盲从孙校长,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把性放纵当作性解放,软弱没有反抗精神,她没有真正的“身体和意识的双重觉醒”。她的性放纵和自我牺牲其实分别是对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提倡的“性解放”和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潮提倡的“自我牺牲”的一种误读。
“张一曼”到底有没有觉醒?——电影《驴得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俞香云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一曼   觉醒   《驴得水》  
描述: 张一曼盲从孙校长,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把性放纵当作性解放,软弱没有反抗精神,她没有真正的“身体和意识的双重觉醒”。她的性放纵和自我牺牲其实分别是对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提倡的“性解放”和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潮提倡的“自我牺牲”的一种误读。
< 1 2 3 ... 10 11 12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