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规训】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三十年代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申报》1934年9月的广告为例
-
作者:
田焱
来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看
反叛
规训
广告中的女性
性对象
-
描述:
1934年9月的《申报》广告中,有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涵盖了时尚女郎、贤妻、良母等所有女性的现实角色,但在实质上仍然作为男性的性对象而存在,并没有摆脱"被看"的地位。从社会功用上来说,这些女性广告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起着规训作用;但相对于传统的社会而言,女性广告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叛。
-
延安时期女性戏剧艺术形象探析
-
作者:
宋珊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戏剧
规训
女性形象
个体权益
-
描述:
延安时期,女性在现实生活和戏剧舞台上,都逐渐褪去了性别与身份特征,突出对革命意识与社会责任的追求。女性在现实与戏剧形象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压抑”与“社会的趋同”、“权利的逝去”与“责任的担当”两组平行而对立的关系,女性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交织在一起,个体在被赋予个体权益的同时,又被抗日救亡的历史话语所规训。
-
初探文艺复兴时期规训妇女外形的原因
-
作者:
赵梅杰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妇女地位
外在美
规训
女性
-
描述:
女性对外形的修饰,不仅是为了追求美观作用,更是传递一系列复杂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从文艺复兴时期影响当时妇女外形的因素入手,破译其中隐含的诸多信息,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当时社会权力话语运作的机制,更是考察那个时代女性形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构成、价值观念和社会地位的一个独特视角。
-
鲁迅与女性主义的契合与分殊
-
作者:
刘淑玲
邓芳宁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文化
鲁迅
规训
女性主义
分殊
-
描述: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
颠覆规训、走向自由的萨拉:福尔斯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赏析
-
作者:
白爱娃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权力
颠覆
自由
规训
-
描述:
作为福尔斯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代表萨拉颠覆了《收藏家》中米兰的的形象。她采取与当时社会规范相背的方式,不惜自毁声誉,被认为是疯癫的边缘。她打破传统女性的自我规训,敢于挑战男性对女性的规训,利用反话语的行为一步一步为自己创造自由,反抗波尔特尼太太的指责,拒绝格罗根医生的建议,与查尔斯相爱但最终却选择离开,然而,萨拉的这种非正常思想和行为恰恰是她建构女性主体的体现,彻底颠覆了男性凝视下的他者形象。
-
试论水仙花《春香夫人》中的华裔女性主体化——福柯式解读
-
作者:
王江红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化
米歇尔·福柯
区分
规训
反规训
-
描述:
根据米歇尔·福柯的权利理论,本文围绕华裔女作家水仙花的《春香夫人》中的女性主体化过程,探讨在福柯的全景敞式理论视域下的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区分、规训、主体化。通过从《春香夫人》中选取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宝琳、宝珠和春香夫人进行解构,可以得出结论,在美的女性华裔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都摆脱不了被规训与反规训的命运,最后在妥协中主体化。
-
论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
-
作者:
程波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刻板化形象
规训
霸权
父权意识形态
-
描述:
电影作为当今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成为文化研究的对象。本文探究的是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刻板化女性形象问题。借助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本文论证了影片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是根据父权意识形态来再现的。通过分析影片中女性规训的身体、压迫性的话语以及被限制的生活,反映了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尽管可以选择踏上职业道路,她们的一言一行还是被套在父权社会所建立的行为规则内,其形象还是要接受父权社会霸权意识形态的驯服和建构。根据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文中主要指文化霸权),在女性题材作品领域里,父系社会的男性通过控制媒介舆论、教育等文
-
从“规训”到“写作”的女性话语建构:麦克白夫人的后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际超
来源:
麦克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
麦克白夫人
女性话语
规训
疯臆
写作
-
描述: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众多创作中最具“现代性”的文本历来成为批评者关注的焦点,而针对麦克白夫人这一女性形象的解读虽然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不断深入,却仍无法真正脱离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话语局限。本文将试图在回顾、评论、取舍历史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后女性主义视角不断挖掘麦克白夫人在文本中建立自我话语的尝试,分析其通过“规训”方式投射自我欲望所具有的突破价值与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以及最终在“疯癔”与“写作”中找到回归自我、建立女性主体独立话语的可能。而通过有别于传统的理论阐释方式,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
-
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福柯式解读
-
作者:
王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凝视
《占有》
规训
拜厄特
惩罚
-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从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1964)出版至今,她先后推出29部作品,囊括27座文学奖项。拜厄特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持续关注。她的多部作品都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如《占有》(1990),《天使与昆虫》(1992),《传记家的故事》(2000)等。其中,《占有》在1990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同年,拜厄特凭借这部迤逦磅礴且端庄典雅的作品一举斩获了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不可动摇
-
当代文化语境下女性身体的规训与反思
-
作者:
李兰祥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影像
审美观念
规训
美术形象
女性身体
-
描述: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制度下,女性身体的图像表征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文化地位。绘画作为这种表征最典型的体现,像一本描绘历史的画册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身体在文化话语权的规训下所展现出的不同面貌。二十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是中国女性身体表征变化最频繁的一百年,它宣告了传统女性身体规训的寿终正寝和女性身体自由伸展时期的到来。通过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形象中的女性形象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围绕女性身体变化着的文化意识形态。在这段时期里,有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月分牌年画,有追求社会革命时期的铁姑娘形象,还有九十年代以来女性身体的性态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