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87 条
-
漫长而精彩的思想旅行
-
作者:
王慧君
来源:
法制资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中国小说史
无根
文学研究者
政治意识形态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思想解放
性别意识
批判性反思
-
描述:
透过这本书,我们再次欣赏到作者美丽的"低回"之姿:没有凌厉而强势的论述锋芒,也无着意颠覆陈规的阅读方法,更多是对"女性写作"之于"性别建构"意义的再三追问,对中国文本与历史语境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轨迹的重新回顾与再整理,以及对"书的局限"、自我"思想困境"的批判性反思当"女性主义"越来越成为一枚标签被随意张贴的时候,在文学文本中的"性别意识"、"女性形象"遭遇
-
《圣经》女性主义阐释与女性定位
-
作者:
程小娟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
西方女性主义
社会文化
阐释学
女性定位
上帝
思考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文学文本
-
描述:
在以往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我们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一种阅读阐释文本的角度,关系到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关系到阅读者、阐释者能够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在于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女性或男性都既是一定民族的、阶级的人,同时又是有性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
-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吴爱萍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社会性别
“他者”
男权社会
《永远的尹雪艳》
女性角色
西方女性主义
白先勇
《台北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男权社会的“他者”——也谈《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
娜拉:何处是归程──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
-
作者:
徐珊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爱情
女性生存
女性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描述:
一、引言关于“女性文学”的界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就是女作家的作品,有的以为凡是关于妇女题材的作品就是女性文学,还有的则认定是女作家表现妇女自身的作品才是正宗的女性文学。本文对女性文学的定义,选取第三种说法。因为,一般来说,女作家是女性文学的创作主体...
-
从女性主义文论看《花间》词之特质
-
作者:
叶嘉莹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作者
文学作品
女性语言
女性意识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花间集
男性
文学理论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原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兴起的.带有妇女意识之觉醒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一般人往往将之溯源于一九四九年西蒙·德·波瓦之《第二性》一书之刊行。在此书中,波瓦曾就其存在主义伦理学的观点,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女性是男性眼中的“他者”,是“被男性所观看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女性遂由“人”的地位
-
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
作者:
程佳莹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作品
陈染小说
中心价值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叙事方式
西方女性主义
自身价值
哲学思考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催生下,文学领域逐渐开始对抗男性中心价值,女性文学创作兴起。进入90年代后,在题材和叙事方式上开启了一个拥有女性纯粹话语的时代,更深层面地反映女性“失去牢笼”后追问自身存在,寻求自身价值的内在焦虑。或许是因为陈染“用心灵辩别方向,而不是用眼睛”(《空的窗》)以直视自我,直视女性,背对社会和男性的姿态,使她的小说可以看作一个女性意识的典型文本。读完陈染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她的心理与哲学思考所呈现的浓厚的女性意识,揭示女性隐秘而遥远的内心世
-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
-
作者:
雨砚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艺术家
文化变迁
女性主义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艺术
“女性艺术”
-
描述:
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综述1998年3月3日,《世纪·女性》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3月6~7日,作为与展览相关联的一项学术活动,“性别视角:文化变迁中的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专题论坛也在京城一隅热烈进行。本次论坛旨在...
-
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观述评
-
作者:
丁宁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艺术家
意识形态
艺术史学
述评
西方女性主义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一、引言 在西方的文化中,女性在学术方面的声音及其权威性向来是显得较为薄弱的。但是,长期以来,企盼女性在这方面崛起的强烈愿望却从未衰减过。譬如,在五百多年以前,女性思想家克里斯廷·德·比赞(Christine de Pizan)就曾声称要在“文人的领域”中建立一座女性自己的乌托邦城;大约两百多年以后,玛丽·阿斯特尔(Mary Astell)又倡议女性须建立起自己专属的学术社区,从而可以分享长期无以接近的知识的种种禁果;后来,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建议,要倡导一种新的、所谓“局外人”的社团,目的是使排除于男性
-
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
-
作者:
严明
樊琪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法国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
跨文化
男女平等
文学创作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
-
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选本
-
作者:
方秀洁
聂时佳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媛诗归
女诗人
诗歌创作
复古运动
女性主义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诗歌
唐诗品
当代女作家
话语资源
-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1550—1560和1620—1630年间两次比较集中的女性作品选集出版事件在编排和评介两方面的异同,揭示除了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