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英国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身份的困惑
-
作者:
宋敏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英国小说
女性文学
弗朗西斯·伯尼
-
描述:
身份的困惑:弗朗西斯·伯尼小说文化主题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姓名的问题”(身份的困惑)这一重要主题,对弗朗西斯·伯尼(1752-1840)的小说,特别是《伊芙莱娜》(1778)和《塞西丽亚》(1782),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英国十八世纪有关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探... >> 详细
-
女性主义视角下《到灯塔去》中的两位女性人物
-
作者:
梁
王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吴尔夫
英国小说
人物塑造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强调具体的情境,即具体的事例、场景、场合。也就是说,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抽象地谈论艺术作品本身的对错是无意义的,而必须结合到作者本人的动机、作品展示的场所及其带给一般观众的普遍印象等来进行分析。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
-
英国小说的兴起与女性追求主题的不同呈现
-
作者:
金懿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帕梅拉》
英国小说
人生追求主题
《名利场》
女性人物
-
描述:
英国小说的兴起与女性追求主题的不同呈现
-
超越成长困境:劳伦斯《虹》的成长主题研究
-
作者:
曹艳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主题
《虹》
英国小说
女性文学
戴·赫·劳伦斯
-
描述:
超越成长困境:劳伦斯《虹》的成长主题研究
-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
-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络
英国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文学理论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与女权运动密切相关,它是政治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产物。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伦比·德·古日发表了著名的《女权宣言》,与此差不多时间,在与法国一水之隔的英国,出现了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她于1791年写了《女权辩护》,理直气壮地打出妇女权利的旗号。这些理论上的先导为日后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位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清高的精神贵族,在她不算太长的五十九年生命中,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思索,并因此而提出的
-
论哥特小说《新夏娃的激情》的女性主题
-
作者:
李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英国小说
主题思想
女性主义
《新夏娃的激情》
-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9-1992)是二十世纪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家。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创造性的作家,她的风格与众不同,无人可比。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小说、科幻小说、哥特小说、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可指涉及其作品,但又都不足以涵盖全部,除了超现实主义,没有任何一种文体始终贯穿她的整个文学创作体系。在她的整个创作生涯,卡特充分利用了语言和幻想作品创作的主旨。她曾经说过:“一个好的作家可以使你相信时间的静止。”她的作品可以说是后现代文学和女性主义结合的成功代表。 同样,卡特的文学地位也非同寻常。卡
-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道德建构:以笛福、理查生、菲尔丁笔下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张陈晗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建构
理查生
菲尔丁
英国小说
笛福
女性形象
-
描述:
道德是一个人类生存的永恒范畴。十八世纪英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兴起的英国小说表现出了鲜明的“道德说教”特点。本文即从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兴起中的道德探究说起,围绕笛福、理查生、菲尔丁的文学创作实践特点,重点分析了三位小说家笔下的不同的女性形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三位小说家对十八世纪英国道德建构所作的努力。笛福笔下的摩尔与罗克珊娜,是“经济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她们投射出的是作为新兴中产阶级代表的笛福对于当时社会道德现状的“反思”;理查生塑造出了帕梅拉、克拉丽莎两位近乎完美的“贞洁”淑女形象,并试
-
分裂中的融合——从女权主义视角来解读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
作者:
马京玲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托马斯·哈代
女权主义
英国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成就不仅体现于田园生活的描绘和非凡的悲剧艺术,而且重点表现于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他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往往被赋予悲剧性的命运,但这其后所蕴藏的不是他的厌女倾向,而恰恰是他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其他男性作家不同的是,他试图打破文学传统,塑造新女性形象,同情女性所处的生活和情感困境,给予她们一种人文主义关怀。 本文着重从女权主义视角来解读和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探讨哈代在其中所要传递的女权意识。第一章从苔丝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来探索哈代独特的婚姻观,
-
析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潘敏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布里奥妮
英国小说
《赎罪》
女性形象
艾米莉
-
描述: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其小说发展经历了从最初揭露人性黑暗面、颠覆中产阶级道德观到后期关注社会与政治等重大问题的转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女性主义运动不仅影响了麦克尤恩作品的主题,同时也影响了他对社会的看法和对道德的见解。《赎罪》作为麦克尤恩成熟期的一部佳作,女性角色的描写占有绝大部分篇幅,因此深入的探讨其中的女性角色将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赎罪》。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结合文本细读《赎罪》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小说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第一章首先扼要介绍作者在英国文学界的影响力
-
《占有》的互文性解读
-
作者:
辛悦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A.S.拜厄特
《占有》
互文性理论
情节原型
英国小说
人物原型
-
描述:
长篇小说《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的经典之作。该书1990年一经出版,即在英语世界引起轰动,获得当年英国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众多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评论,包括其后现代特征,叙事技巧,语言特色,嵌入式的神话、童话故事,其女性主义视角以及主题等。 本文试图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来重新解读和诠释《占有》这部作品。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嵌入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任何文字都是跨文本的,任何文本都是产生于其它文本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