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女性哥特视角看《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的继承和升华
作者: 刘依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小说   文化继承   《呼啸山庄》   女性哥特思想  
描述: 《呼啸山庄》作为英语世界里备受读者青睐的著作,其文学创意和作品蕴含的独特力量为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赢得了经久不衰的声望。<br> 自《呼啸山庄》问世的几个世纪以来,评论家们从小说的内涵、语言艺术、叙述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她就像是奇异的宝藏,蕴含着无数未解之谜,依然吸引着无数学者和读者。尤其是自1976年艾伦·莫尔斯首次在《文学女性》提出“女性哥特”的概念以来,学者们对呼啸山庄的研究又萌生出一个新的视角。一些外国评论家逐渐把呼啸山庄作为女性哥特小说的作品来研
颠覆男权制:对《克兰福德镇》和《露丝》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夏方毅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文学   英国小说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对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进行了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分析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在困境中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谋生,做到自立,因而逐渐成为意志坚强的女人。她们不是弱者的代表。 第二章讨论了这些女性人物在摆脱男性压迫中使用的策略。有的用与男人争吵的方式公开地拒绝受男人支配。有的选择不要婚姻,颠覆了男权制家庭。 第三章讨论了这些女性人物在追求独立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挫败感。一方面她们尽力反抗男性的支配,想要做独立自主的人;另一方面她们又害怕失去女性气质,因为
阶级、性别和文化——论爱·摩·福斯特小说中女性的两难选择和身份/认同
作者: 耿焱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文化冲突   英国小说   女性歧视  
描述: 爱·摩·福斯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小说所引发的文论也涉及甚广:有帝国主义政治现状的分析,也有人类内在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有女性主义的初猎,也有性别取向的探究。本文从女性两难选择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了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印度之行》和《霍华德别业》三部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简介部分。 第二章是本文的主题。该部分从三方面分析了女性的矛盾形象。首先从阶级角度来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露丝和《霍华德别业》中的施莱格姐妹都属于中产阶级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浅析
作者: 强兆红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文学   侦探小说   英国小说  
描述: 本文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小说的两大情节构置方式和悬念设计以及人物刻画,探讨了克里斯蒂独特的写作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分析了克里斯蒂作品建构情节的特点和悬念设计的巧妙。 第二章分析了克里斯蒂笔下的两个大侦探一波洛和马普尔小姐从而体现克里斯蒂在人物刻画上的高超之处。 第三章讨论了克里斯蒂与女性文学的关系,指出克里斯蒂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教育小说视野中的简·奥斯丁
作者: 孙鸿飞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奥斯丁   英国小说   教育小说  
描述: 简·奥斯丁的作品因为都描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由青涩向成熟的转变历程而可以被归结为教育小说。她对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意识的关注具有某些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开启了英国小说的现代主义源泉,并对其后辈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成为一种传统,贯穿于整个英国小说史,简·奥斯丁可以被称为英国小说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关于简·奥斯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教育小说的理论渊源,并限定本文的理论基点;第三部分为简·奥斯丁作品分析;第四部分将简·奥斯丁的小说与女性文学和同时期的法国小说进行
身份的困惑
作者: 宋敏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英国小说   女性文学   弗朗西斯·伯尼  
描述: 身份的困惑:弗朗西斯·伯尼小说文化主题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姓名的问题”(身份的困惑)这一重要主题,对弗朗西斯·伯尼(1752-1840)的小说,特别是《伊芙莱娜》(1778)和《塞西丽亚》(1782),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英国十八世纪有关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探... >> 详细
女性主义视角下《到灯塔去》中的两位女性人物
作者:   王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吴尔夫   英国小说   人物塑造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强调具体的情境,即具体的事例、场景、场合。也就是说,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抽象地谈论艺术作品本身的对错是无意义的,而必须结合到作者本人的动机、作品展示的场所及其带给一般观众的普遍印象等来进行分析。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
英国小说的兴起与女性追求主题的不同呈现
作者: 金懿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帕梅拉》   英国小说   人生追求主题   《名利场》   女性人物  
描述: 英国小说的兴起与女性追求主题的不同呈现
超越成长困境:劳伦斯《虹》的成长主题研究
作者: 曹艳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主题   《虹》   英国小说   女性文学   戴·赫·劳伦斯  
描述: 超越成长困境:劳伦斯《虹》的成长主题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络   英国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文学理论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与女权运动密切相关,它是政治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产物。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伦比·德·古日发表了著名的《女权宣言》,与此差不多时间,在与法国一水之隔的英国,出现了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她于1791年写了《女权辩护》,理直气壮地打出妇女权利的旗号。这些理论上的先导为日后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位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清高的精神贵族,在她不算太长的五十九年生命中,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思索,并因此而提出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