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留日女性的失重生存——试析蒋濮的留日小说
作者: 李东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濮   爱情理想   艺术风格   女性形象   小说   人性精神  
描述: 一主题:留日女性的失爱之痛 留学是一场现代化运动,但是女性和男性会不会有不同的境遇和体验?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钱宁在<留学美国>里曾经分析过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男女有别:"除了革命,大概没有什么事情像出国这样迅速地改变一个中国人的社会地位了.而在这变化中,也没有什么人像中国男人们那么容易感受到失落了."
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
作者: 曾新民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描写   法国   艺术风格   女权   女性形象   萨德  
描述: 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
唐妓与晚唐诗歌创作
作者: 许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人文士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唐妓   晚唐诗歌创作   诗歌体式  
描述: 唐代享乐之风盛行,唐代歌妓(以下简称“唐妓”)作为声色的载体,与唐代诗人交往频繁。本文把唐妓与诗人放在狎妓之风进一步强化的晚唐时期。主要考察唐妓在与诗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晚唐诗歌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全文主体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 唐妓略说 通过对“妓”及其它别称的追本溯源可以看出,“妓”主要是指以舞乐娱人为生的女子,唐妓亦然。与前代妓人相比,唐妓已经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社会群体,且呈现出分布广、人数多、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第二章 唐妓与晚唐诗歌创作题材 晚唐重要诗人大多纵情狭邪之
用故事和倩影赢得掌声--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研究
作者: 贾小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叙事   艺术风格   托纳托雷   意大利导演   女性形象   天堂电影院  
描述: 用故事和倩影赢得掌声--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研究
此路漫漫:关于《暖》的内外本文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吴琳红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话语权利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主义   《暖》   学术评论  
描述: 本文首先概述了霍建起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相比不同的艺术风格,指出他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其次以霍建起的电影《暖》为个例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细致地本文解读。分别从《暖》的叙事视点、主要人物“暖”、《暖》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指出在
15世纪西方绘画中腹部隆起拘女性形象
作者: 王子   李建群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西方绘画   艺术风格   哥特式   15世纪   中世纪晚期   女性形象   腹部  
描述: 等因素总结出影响腹部隆起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中世纪晚期流行的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不难发现表现腹部隆起女性形象的艺术家们均受到了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并遵循着晚期哥特式的人体比例程式来
现代仕女画的文化意蕴—感受李峰女性形象的审美创造
作者: 夏硕琦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专业艺术教育   审美创造   石涛画语录   艺术风格   色彩观念   艺术功力   仕女画   中国画发展   以形写神  
描述: 青年工笔画家李峰,以扎实的艺术功力,优雅明丽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所创造的一系列现代女性形象中所蕴涵的审美情调、文化意蕴,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审美关注。李峰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画家。他在大学专业艺术教育
潘玉良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燕家琪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新文化运动   女性意识   不断探索   艺术风格   思想启蒙   自身价值   艺术成就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由于早年所遭受的歧视与不公使她自卑,她想挣脱这种束缚,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锲而不舍的追求个性的艺术风格。她一生强调个性,争取自由,渴望摆脱封建社会的束
东方女性形象的现象还原:高玉国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向度
作者: 郝青松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无功利   精神向度   东方   现象学   艺术风格   现代艺术   艺术家   女性形象   现象还原  
描述: 倚栏独立,长裙飘逸,一个惊世女子低眸回视,令后人浮想联翩。时空颠转,太空虚境,遥远的那个世界的美丽,亦真亦幻。高玉国的工笔人物画系列创作,是在消费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现象学意义的艺术真理探索。艺术世界的绵延,如一场探险之旅。一件艺术作品的深邃,正在于它表征了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世界的体悟深度。如果艺术只是自然世界的再现,因为它和真理之间的隔膜,就免不了被柏拉图逐出理想国的命运。所以艺术的历史就是不断追寻真理的过程,艺术家假艺术之手,探索自然、社
美丽总是愁人的——米莱斯与他的忧郁女性形象
作者: 李新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眼睛   罗斯金   忧郁   艺术风格   两重性   作品   女性形象   莱斯   地平线  
描述: “美丽总是愁人的”,因为美丽的东西总是那么短暂、那么柔弱、那么遗憾,那么忧伤,给人一种爱怜与同情。英国画家米莱斯的一些作品就充溢着一种忧郁凄美的情调。他笔下的一些年轻女性无不静美而略带忧郁。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