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艺术形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现代职场女性形象设计与塑造
-
作者:
蒋祎
来源:
职业时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本性
多样化发展
现代社会
形象观
职场女性
艺术形式
形象设计
文化多元化
-
描述:
职场女性作为现代社会受人尊敬的群体之一,其形象历来受到人们关注。传统上,我国职场女性以衣着严谨、举止端庄为其形象基本标准。然而,随着社会向文化多元化、艺术形式多样化发展,现代职场女性的形象观已发生
-
孟姜女的艺术形象
-
作者:
吴璨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孟姜女
民间故事
秦始皇
故事研究
杞梁妻
艺术形象
艺术形式
伦理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千百年来,"孟姜女"以故事、俗讲、歌谣、诗文、戏曲、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伴随民众的生活在中国广袤大地长久流传.其情节和内容,根据时政的需要,伦理思想的影响,不同时代人民的精神、情感,期望,不断进行
-
月份牌的时代特征及商业文化价值
-
作者:
曹生龙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列强
民国时期
时代特征
木版年画
商品广告
文化价值
艺术形式
女性形象
商业
仕女画
-
描述:
19世纪初叶,并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受到广泛的欢迎。是什么原因使这个非主流画种得以生存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目击自我
-
作者:
翟永明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女艺术家
就这样
女人体
个人色彩
华盛顿大学
现代主义色彩
女性艺术
艺术形式
喻红
-
描述:
。自画像、自拍像这样的一种方式,是女性自我认同的一种期待。同时她们将这样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艺术形式,转换成了具有文化批评
-
血与肉浸润的一朵野花:浅谈《忧国》中的丽子形象
-
作者:
曾照华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部曲
肉体
武山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构成法
丈夫
艺术形式
忧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赞美歌颂男性肉体而著称。从他的成名作《假面自白》开始,经过《潮骚》,而至《丰饶之海》四部曲,无不是“通过捕捉男性的肉体行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乃至超常识的逆构成法,来表现
-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
作者:
萨苏
来源:
东西南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京剧
戏剧
女性角色
艺术家
梅兰芳
演出
艺术形式
歌舞伎
-
描述: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中国。他端庄、高雅的“女性”形象 经久不衰,在日本歌舞伎界之地位无人可及。 1919年,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访日,精湛的表演几乎引发了一场“梅旋风”。这期间,一位名叫十三代守田勘弥的日本艺术家实现了他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愿望,并为梅兰芳的艺术风度倾倒不已。 时隔89年,十三代守田勘弥的孙辈在中国上演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其婀娜的身姿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中就有人忍不住惊呼——梅兰芳回来了!他,便是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宗师”的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
-
玛雅·黛伦对“先锋”的阐释
-
作者:
刘剑梅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玛雅
仪式化
艺术家
先锋性
个人主义
先锋派
美国电影
艺术形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大拼盘、大杂烩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并不崇尚先锋性。在商品化潮流的冲击下,先锋小说和先锋电影几乎面临绝迹,不知是养育它们的土壤已经变得干涸,还是它们自身已走到了尽头,对动荡的社会失去了关怀与批判。然而,即使在先锋派已不再时髦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忘却玛雅·黛伦(Maya Deren,1917-1961)的电影。讲求实际而且内
-
抗争、职业前途与彷徨——从抗战前的女性题材电影出发研究当时的职业女性生存状况
-
作者:
王娟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职业
社会工作
职业意识
女性题材
有所助益
社会地位
市民生活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抗战前
电影
妇女解放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现实问题
女子教育
艺术形式
女性解放思想
生存现状
-
描述:
意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女性解放思想的传播,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女性进入职场成为可能。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而成为反映市民生活和文以载道的重要工具。女性形象